联络口译中译员的主体性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2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日益频繁,口译的交际功能也随之日益扩大。联络口译作为最早出现并且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口译形式,其研究史却十分短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在中国蓬勃兴起,联络口译研究严重缺失。传统口译观点认为,译员要严格遵守中立原则,只能充当传话筒的角色;合格的译员应当是隐形的、透明的。这一观点在实际的口译实践中难以实现。基于这一现状,本报告将译员的主体性作为研究联络口译的切入点,立足笔者的联络口译实践,首先描述了整个口译过程,随后对译员主体性的相关理论做了梳理整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口译实践实例,运用不同的口译技巧,包括增译、省译、顺应等,来探讨联络口译中译员主体性的发挥。最后总结了本次报告的主要发现、局限性以及对未来口译研究的建议。通过口译实践和理论分析,笔者发现,译员在但在实际口译活动中,译员往往是唯一知晓并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因而在交际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联络口译实践中,口译内容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这就要求译员灵活应对,充分发挥主体性,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译员不单要传递交际各方的话语意义,还要采取适当的口译策略来对交际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希望能够以自身的口译实践为基础,提高译员对主体性的认识,为今后研究联络口译中译员的主体性问题提供思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进行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讨
<正>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在农村经济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农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规模狭小,组织化程度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是关于《西方翻译理论》所作的翻译实践报告,《西方翻译理论》收录了公元前5世纪至19世纪末两千三百年间的西方翻译理论及具体实践,它是20世纪前翻译界最为完整、最有参
《彷徨》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已有多位翻译家或学者将其翻译成英文,其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影响较大且较为完整,在西方国家很受读者的欢迎。该译本于上世纪五六十年
兼爱,一般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爱别的一切人,二是无差别地爱人。不过溯本求源,这两层含义与《兼爱》上、中、下三篇所体现的兼爱最初的内涵有所不同。兼爱的本义不是爱别的一
<正>谈到数学,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枯燥算理、呆板的公式、抽象的符号.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包含着"科学"和"情感"两方面的内容.数学也一样.当前实行素质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多元化经营已经多有研究文献,但对于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则研究者不多。本文就是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
《版纳风情》是作曲家夏良创作的具有傣族风格的钢琴组曲,主要描绘了西双版纳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该组曲由《林》《水之舞》《情》《彩蝶戏花》《铓与锣》5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