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地经营权是经营权人在一定期限内占有农地、自主经营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分为农户自己经营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业经营主体经流转取得的土地经营权。新《土地承包法》47条已赋予两种不动产权利以融资担保能力。然而,当前就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和融资担保方式存在很大争议,在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具体规范上也出现了理论偏差,土地经营权抵押各要件也未完全明晰。为了解决实践中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难的问题,本文拟用法解释学的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经营权是经营权人在一定期限内占有农地、自主经营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分为农户自己经营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业经营主体经流转取得的土地经营权。新《土地承包法》47条已赋予两种不动产权利以融资担保能力。然而,当前就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和融资担保方式存在很大争议,在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具体规范上也出现了理论偏差,土地经营权抵押各要件也未完全明晰。为了解决实践中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难的问题,本文拟用法解释学的方法,在确定土地经营权性质及融资担保方式的基础上,就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具体规则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制度的产生原因及法律表达”,着重论述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的现实需求及现有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表达。前者论述土地经营权的融资担保是制度回应现实的产物,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制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现实依据。后者通过对现行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法规的梳理,表明土地经营权抵押在法律中的表达较为简略、模糊,有必要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规则进一步深入讨论。第二部分,“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及融资担保形式之争”,此处的讨论主体为以流转方式取得的土地经营权。该部分对土地经营权性质的各学说进行了评析,认为债权说不符合农地流转的政策导向、不利于土地经营权财产权利功能的发挥,二元观点不符合权利生成逻辑,不能单以存续期限来判断其权利性质,而将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定性为物权,一方面有利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及融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土地经营权人提供更为周全的保护。流转取得的土地经营权无论期限长短只能在融资担保方式上选取抵押。第三部分,“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抵押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境。在抵押规则上,农户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面临理论困境,农业经营主体以其土地经营权抵押又设置了过高的限制条件。抵押配套措施也不完善,缺乏统一、优质的农地流转、评估平台,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就抵押权实现环节也存在着抵押物处置方式受限的问题。第四部分,“明确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主体及抵押标的物范围”,这部分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抵押的主体范围以及抵押物范围。抵押主体范围上,明确农户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时抵押人为“户”,但应准用共有制度;抵押权人目前应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后可逐步放开。农户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的客体范围为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不包括地上附着物,但可通过合同设定共同抵押。第五部分,“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着重论述如何合理构建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具体规范。抵押成立的前置条件上,不必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经营权抵押不必然要求承包人同意,土地经营权抵押以土地合理的评估为基础。因为土地经营权也兼具社会功能,为寻求与土地经营权财产属性间的平衡,目前土地经营权抵押应对抵押人、借款用途、抵押面积、抵押率做特殊规制。同时,在配套措施上,需借助于互联网建立跨区域统一农地流转平台,制定不同的流转操作规范,加强准入及退出管理。最后,抵押权的实现上,一般无折价拍卖形式的存在。应以强制管理作为兜底性抵押物处置方式,应允许土地经营权人自己的强制管理,强制管理应有转入拍卖、变卖程序的路径。
其他文献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以下简称“《九民纪要》”)第28条首次对股权代持下实际出资人显名条件之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作出解释,再一次引起关于实际出资人权利保护问题的热议。股权代持已成为在商事活动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实际出资人因隐匿在名义股东身后进行出资,使得股权的权利外观与实际权利状况出现不一致,当第三人申请执行该案涉股权时,由此引起实际出资人
本文是关于《2006年新西兰地理标志(葡萄酒和烈酒)注册法》中条件句的翻译报告。作为立法文本,该注册法有着和其他立法文本类似的语言特点,如条件句、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的大量使用。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条件句的翻译尤为棘手,而条件句的翻译对法律文本信息传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报告是基于笔者对《2006年新西兰地理标志(葡萄酒和烈酒)注册法》中条件句的翻译,首先分析立法文本的文体特征,再根据学者
按照《监察法》的规定,监察委员会的监督调查权要和党纪调查相衔接,不同性质的线索对应不同性质的调查活动,因此就需要对监察线索进行分类。在监察程序一章中规定了监察机关设立相应部门,按照程序对问题线索进行处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规则》(以下简称《监督执纪规则》)则是相对细化了线索处置的时限、处置方式,但是其规定依旧较为模糊。按照《监察法》中对于线索精准处置、分类办理的要求,就需要对现有制度
当前,以“工业型经济”为特征的全球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越来越不可或缺,投入服务化的趋势相当明显。投入服务化是指服务要素在制造业总投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的动态变化过程,是目前各国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影响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制造业服务化能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投入服务化带
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未对二审检察人员的出庭职责予以明确规定,所以长期以来学界和实务界人士都对于二审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问题争执不休,未有定论。而恰恰由于二审程序中的检察机关职能定位不清,具体职责范围不明,所以人们一直被二审程序中的未抗诉检察机关还能否对原审裁判发表异议、行使异议权这个问题所困扰,并由此引发了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有碍于二审检察机关的职能发挥、不利于被告人的权利救济和保障、不利于司法公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离岸家族信托越来越多地被高净值人士用来进行国际避税,该手段对高净值人士居住所在地的税收收入产生严峻的侵蚀,因此国际社会组织经常呼吁并磋商相关反避税事宜,并达成很多共识,比如,FATCA、CRS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与支持。然而,作为世界经济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的中国,与这么大的经济体量相违背的是,我国信托税收制度以及规制信托避税的配套制度体系却未建立起来,而我国高净
随着中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国内对于法律翻译的研究不断加深,但是有关警察和警务法的翻译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是基于《英国警务和警察权导论》第三章的翻译实践项目所撰写的翻译报告,该文本内容主要涉及警察逮捕权的相关规定。本报告主要探讨法律术语和条件句的翻译问题。就法律术语翻译而言,本翻译报告基于Susan Sarcevic的“对等理论”,借助于释义,下定义,扩充词义等翻译技巧,探讨法律术语的翻译过程和处理方法
本翻译报告选择以加拿大萨斯克彻温省的《消防安全法》为原文本,该法是由加拿大萨克彻温省议会颁布,并于2015年11月2日生效。近年来,法律文本翻译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语法衔接翻译尤为吸引诸多学者探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作者发现原文含大量语法衔接,这一翻译问题成为本翻译报告的困难,为此,作者试图运用汉斯·弗米尔所提出的目的论,探究分析文本中最为常见的语法衔接转换问题。考虑到中英法律语言不同
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美国通信工作协会与棕榈滩县的劳动管理协议》的翻译实践,该协议从多角度规定了雇员应享有的劳工权益与履行的义务。由于近些年来雇员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而企业在雇员权益规定方面尚未成熟,导致了雇员和用人单位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故此源文本可以对我国用人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源文本广泛运用了被动语态。此翻译报告通过分析法律英语文本中被动语态翻译的难点问题,结合实例以及前人的总结,探究了被
本文是基于《州公共卫生紧急权力示范法》的翻译实践项目所撰写的翻译报告。该立法文本主要对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反应、发现和追踪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措施、政府部门的特殊处置权,财产管理、公共信息披露等进行了规定。本报告从介绍翻译项目入手,并从译前、译中、译后三个方面描述了整个翻译过程。本报告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重点探讨了近义词和英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问题。与以往研究探讨并总结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