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语"原本是一个医学术语,失语症是由于脑损伤而产生语言缺陷的一种病症.近年来医学界以外的人频繁使用着"失语"一词.纵观"失语"一词在不同领域的使用,可以看出,它不仅体现一个动态的文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与"嬗变"过程,还被用来隐喻一种静态的文化状况.本文所说的"失语"非医学所指,而是指课堂"失语",即指在小学课堂中,对教师授课涉及到的内容,无论教师提问,还是需要学生质疑,学生都不给予积极响应而保持沉默不语的一种现象.课堂"失语"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它既不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锻炼,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自我表现能力的发展.
本次调查是在许昌市区的两所小学进行的.通过自编的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师和典型的学生个体深入访谈,了解小学课堂"失语"现象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发言积极的学生不断减少,"失语"学生越来越多.经过认真分析可知,引起学生课堂"失语"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学生、教师、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教师方面的原因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涉及到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批评、不公正的评价或者不经意的忽视,教学方法落后等.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第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观.建立对话式的民主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淡化教师权威意识,尊重学生个体.第二,重视提问技巧的训练.教师提问随意性不要太强,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信息,还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第三,讲究评价艺术.不能简单的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化;评价的语言要讲究艺术性,既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伤害其自尊心,又能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