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硫醚(PPS)结晶度影响因素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民航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塑性复合材料近年来在航空领域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PPS)是一种半结晶热塑性材料,结晶度对热塑性聚合物的刚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作为先进热塑性复合材料基体,研究PPS结晶度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备性能优异的PPS成品和纤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PPS和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Carbon Fiber/Polyphenylene Sulfide,CF/PPS)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热失重分析(Thermal gravity analysis,TGA)对PPS树脂结晶度及结晶行为进行表征,研究了熔融时间、熔融温度、热处理时间及热处理温度对PPS树脂结晶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熔融时间在10min~30 min范围内,PPS树脂的结晶度随熔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相对结晶度最大值为54.3%,最小值为48.7%;PPS树脂的热失重率随熔融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失重率从51.9%降低至49.1%,结晶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峰宽逐渐增加、峰强减弱;熔融温度在300℃~360℃范围内,PPS树脂的结晶度随熔融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对结晶度在320℃时达到最高,为44.6%,在360℃时最低,为23.3%;当热处理温度一定时,结晶度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热处理时间一定时,结晶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稳定、再减小的趋势,在热处理温度为150℃,热处理时间为2h的条件下,PPS获得最高的相对结晶度,为65.4%。通过对不同结晶度的CF/PPS层合板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及微观形貌分析,研究了结晶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F/PPS结晶度的增加,其力学性能逐渐提高,在热处理温度为150℃,热处理时间2h的条件下,CF/PPS的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模量分别为718.2MPa、746.7MPa和15.7GPa。与未进行热处理的原始复合材料试样件相比,其拉伸强度提高15.3%,弯曲强度提高4%。
其他文献
<正>19世纪初人类实施第1例子宫切除术以来,子宫切除术术式发展为子宫全切除术及次全切除术。其中子宫全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最常见术式之一,主要术式有阴式子宫全切除术
目的:研究五指毛桃水提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五指毛桃水提物组(6.6 g/kg、4.4 g/kg、2.2 g/kg),通过
《风景园林》:杜博士,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现在就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请问您的工作业务范围包括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r. Du, I’m glad you a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为兰科腐生草本植物,具有治疗头晕头痛,癫痫痉挛,手足抽搐等功效,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之一。但在其生长和栽培过程中常因受到病害的侵染而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病害防治提出的新要求,微生物农药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其具有高效低毒、环保及来源广等优点。病原微生物是导致天麻病害的重要原因,摸清天麻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传染作用的强弱,进而找
采用我公司自制的纳米材料,并添加Ce O2、La2O3、Y2O3、Sm2O3稀土氧化物对氧化锌压敏电阻进行掺杂改性,研究了不同稀土氧化物对氧化锌压敏电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掺
组织冗余对于中小企业应对环境变化、开展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文献,从资源基础观和代理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组织冗余的不同类型及其内部结构的战略平衡对
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是当前国内外迫切关注的生态问题,蓝藻水华及其次级代谢物对水生动物和人类健康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蓝藻水华的防控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体表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和最引人注目的审美器官,它不仅具有一般的生理功能,而且还具有表达情感、传递人体美感信息等特殊(高级)功能。皮肤还
会议
目的探究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0例。对照组行噻托溴铵
一个人到远方去探险,除了商业的、军事的、宗教的动机之外,应当还受到某种内心的驱动。这几年出版的一些探险家的著作,就透露了其中的秘密。下面要讲的三个人,都曾在二十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