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唐诗人薛逢(公元806年—公元874年),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于中唐末,但主要活动及仕宦经历在武宗、宣宗和懿宗三朝。唐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及第,历秘书省校书郎、弘文馆直学士、嘉州刺史、绵州刺史、太常寺少卿等官,终秘书监,唐宣宗时曾参与修撰《续会要》。薛逢在晚唐诗人中虽然并不算出名,对他研究成果的数量不多,《全唐诗》仅收录薛逢诗歌一卷共九十二首,但薛逢诗歌在体裁和题材上依然丰富多样,《唐诗三百首》亦有选录薛逢《宫词》一诗,流传甚广,可见薛逢诗歌在艺术上依然有其自身的特色。在诗歌风格上,薛逢的近体诗歌与古体诗歌呈现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这也是薛逢对盛中唐诗歌风格继承与学习的结果。元代杨士弘《唐音》收录薛逢七绝两首,归入“盛唐遗响”(1)类,明代胡震亨评价薛逢:“殊有写才,不虚峻拔之目,长歌似学白氏,未如七律多警。”(2)因此展开了对薛逢诗歌的研究。在已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古籍中所载的薛逢生平仕宦经历,梳理薛逢的家族归属、行年行踪与交游经历,继而展开对薛逢诗歌留存情况的考述,包括薛逢诗集版本、诗歌重出与系年的整理,进而以不同体裁、题材,从诗歌风格与创作技巧上分析薛逢诗歌的艺术特点,从而分析薛逢诗歌在盛、中唐诗歌向晚唐诗歌过渡时期的地位及薛逢作为没落文学士族文人缩影的意义。文章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是对薛逢生平的研究。主要包括薛逢生卒与籍贯,薛逢与河东薛氏家族归属关系,薛逢主要行年行踪节点与重要交游人物的探究,根据现存的史料分析,将学界尚有争议的薛逢卒年定在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第二章是对薛逢诗歌留存情况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薛逢诗集版本的梳理,对现存薛逢诗歌数量最多的《全唐诗》中薛逢重出诗歌情况进行考辨,剔除伪作,重新核对现存薛逢诗歌数量,并对现存的薛逢诗歌进行一个系年。第三章对薛逢诗歌形式与内容特点进行了探究。将薛逢现存诗歌按体裁与题材进行了分类与数据化分析,得出薛逢对七律诗歌较为擅长的结论,并对薛逢现存诗歌的主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发掘薛逢诗歌在时光易逝、仕途蹭蹬、与抚今追昔的感叹是其诗歌的主要主题。第四章对薛逢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了重要探究。对薛逢诗歌在近体诗雄浑豪逸与古体诗平易浅近两种不同风格进行了举例与分析,得出薛逢继承了盛唐诗歌的雄浑与中唐诗歌的通俗浅切两个风格特点,并对薛逢诗歌的创作艺术进行了分析,从对比烘托、动静结合、对仗与诗歌节奏、用典与语言的精警几个方面探讨了薛逢诗歌的创作艺术。第五章主要是对薛逢诗歌地位与评价的研究。对薛逢诗歌在风格上承袭盛唐与中唐,但也有少量诗作带有晚唐风气的特点得出薛逢诗歌在盛、中唐诗歌与晚唐诗歌之前接力者角色地位,对薛逢处在没落士族阴影下入世与出世矛盾心理影响其人生经历与创作进行分析,确立薛逢诗歌乃没落士族文人缩影的特点。最后对薛逢的历代评价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