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济体系空间结构看,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在地域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大国的经济运行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点。金融体系作为一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在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源及由其驱动的各要素向经济中心城市聚集,促其功能升级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那么什么是金融中心、哪些城市能够成为金融中心等问题呢?其实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中心问题争论的焦点。本文着重就这些问题,运用金融计量的实证方法,对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进行探索,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划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全文共有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导论。主要是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总结了论文的特色、创新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金融中心研究的基本理论。本章是论文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运用里德的腹地理论对金融中心进行划分,介绍了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接下来介绍了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理论,主要从金融聚集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金融地理学理论对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及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因子分析模型。该模型是后面实证运用的基础,只有掌握该模型的内容,才能理解后面实证部分。第三章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确定。本章主要通过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形成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综合得分,并结合不同地带的金融中心的划分标准对我国49个样本城市进行划分。本文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四个层次:全国性的金融中心、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地方性的金融中心和金融支持点。第四章案例分析。本章主要分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分别从两方面阐述,一方面分析了目前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现状,主要采用了SWOT分析法,另一方面根据现状找对策,阐述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所需经历的路径。第五章结论。本章所产生的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对区域金融中心划分有一些自己的创新以及特色:(一)目前我国关于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研究也有不少,但大部分研究集中于部分大城市的样本研究,对于大量的样本城市选择的研究比较少,本文选取的样本城市可以嚷括了所有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二)以指标体系为核心。本文从理论模型出发,建立起比较完备并具有层次的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中心进行了分层次的划分。(三)以实证研究为主轴。本文通过对我国样本城市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对输出结果作了详细的分析。(四)实证与规范相结合。本文在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到各样本城市的综合得分后,提出了区域金融中心划分的标准,最后把二者结合起来,将我国金融中心划分为四个层次。本文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一)文献的搜集、翻译、整理工作比较艰辛。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国外学者的起步比较早,研究成果要更丰富。国内对金融中心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理论研究成果相对比较少。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前人的成果,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需要搜集、翻译、整理大量的英文资料。由于本人的搜集能力、英语翻译水平有限,不可避免会产生文献搜集不全、解读文献不准确等缺陷。(二)本文的数据搜集主要来源于各相关城市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统计网站,相对来说这些数据出处比较权威。但由于本文涉及了49个样本城市、分布全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具体指标不一样,致使缺乏某些城市的一些指标数据,另外有些数据是通过其他书籍转用,可以谓之“二手的二手”,难免会出现数据偏差。(三)区域金融中心研究是一个非常宽泛的研究课题。本文仅仅对区域中心的划分作了阐述。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没有对其他的一些方面例如区域金融中心的构建模式、政府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作用等重要方面作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