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典型的半干旱区,降水量少,时空分布不均,春旱突出是该区域主要的农业问题。本文通过2007年在甘南县进行的试验,把振动深松和坐水种两种耕作技术应用到经济作物向日葵的种植中,研究了不同的耕作技术对土壤含水率、产量、产值、生物性状指标(株高、叶面积指数等)、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等的影响,提出了适合于东北半干旱区向日葵种植的振动+坐水+补水的抗旱节水技术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坐水播种与中期期补水都有明显的抗旱效果;振动深松技术表现出良好的含蓄水分和保墒效果,这是由于天然降水就地入渗,储藏在向日葵根系区域的土壤中,向日葵吸收的水分增多,更多的水分参与了向日葵生长发育的生理过程,向日葵消耗的水分增多,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把振动深松和坐水种结合起来,有利于生育前期保苗和土壤水分的积累,效果明显,实际产量增幅明显;干旱少雨季节,在振动深松和坐水种基础上适当补水,可以大幅提高产量,避免减产。各处理对土壤水分动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变化趋势相似。向日葵根系层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很大,浅层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最大,深层60~100cm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小。坐水处理在浅层0~20cm对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利于保苗出苗;振动处理在生育期后期对40~80cm区间土层的水分积累有明显的效果,平均含水率保持在20%左右,可以保障向日葵关键生育期的水分供给。各种技术模式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向日葵的产量、生物性状指标、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值等。各处理平均增产7.6%~31.7%,产值增幅在3.7~10.5%。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60%,比对照处理提高了14%。各处理能促进和提高全生育期向日葵的光合特性,开花期是向日葵发育的重要时期,它直接影响着光合有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在向日葵生长的关键时期开花期,振动+坐水+补水的处理与常规耕作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而蒸腾作用没有太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