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临床资料,并随访出院病例的预后(预后指标为存活和死亡)。回顾性分析预后不同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死亡组69例,存活组122例;两组中农村患儿分别占63.77%(44/69)、71.31%(87/122);两组中3岁以下患儿分别占40.58%(28/69)、38.52%(47/122)。两组间居住环境、年龄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2.接种史:小于2岁年龄段死亡组、存活组接种卡介苗分别为14例(63.64%,14/32)、33例(89.19%,33/3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3.临床资料:(1)两组平均起病时间均为15天,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临床症状:死亡组、存活组发热患儿分别占86.96%(60/69)、88.52%(108/122),惊厥分别占37.68%(26/69)、23.77%(29/122),脑膜刺激征分别占86.96%(60/69)、86.07%(105/122),意识障碍分别占60.87%(42/69)、29.51%(36/122)。两组间发热、脑膜刺激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意识障碍有显著差异(P<0.05)。(3)临床分期:死亡组晚期患儿占59.42%(41/69),存活组晚期患儿占20.49%(25/122),两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死亡组、存活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天、23天,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4.辅助检查:(1)胃液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死亡组、存活组分别为26.83%(11/41)、28.28%(28/99);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分别为21.43%(9/42)、33.04%(78/115)。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死亡组、存活组阳性率分别为20.59%(7/34)、40.00%(28/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期间微量蛋白大于3g/L:死亡组、存活组分别有11例(24.44%,11/45)、12例(10.08%,12/119),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4)胸片或胸部CT提示肺结核:死亡组、存活组分别有37例(56.92%,37/65)、93例(76.23%,93/122)。(5)头颅CT或MRI:死亡组、存活组有脑积水患儿分别为36例(59.02%,36/61)、49例(41.18%,49/119),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5.治疗情况:正规抗结核治疗死亡组有86.96%(60/69)、存活组有98.36%(120/122),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糖皮质激素死亡组有76.81%(53/69),存活组有95.08%(116/1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鞘内注射死亡组有31.88%(22/69),存活组有51.65%(63/122),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主要来自农村,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2.接种卡介苗可降低2岁以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死亡率。3.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就诊时间较晚。4.胃液、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在21%-33%之间,是寻找病原首选检查方法。5.50%以上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伴肺结核,胸部影像检查可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提供重要依据。6.延长住院时间、正规抗结核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鞘内注射可改善患儿预后。7.临床分期晚、惊厥、意识障碍、PPD阴性、脑积水、脑脊液微量蛋白显著增高与患儿死亡密切相关。8.住院时间短、临床分期晚是患儿死亡主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