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减小个体竞争,提升群体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设置了玉米-大豆带状套作3种田间配置(处理1:带宽2 m、行比2:2;处理2:带宽2.4 m、行比2:3;处理3:带宽2.8 m、行比2:3),并以玉米净作和大豆净作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田间配置的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玉米的种内竞争强度,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带宽下的玉米对种内竞争的响应,明确了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田间配置对光分布的影响随带宽增加,玉米冠层光截获先增加后减小,2 m-2.8 m三个带宽两年平均值分别低于净作8.41%,2.42%和7.5%。窄行冠层不同高度2.4 m带宽的透光率都高于其他两个带宽处理,其中三个带宽处理冠层中部透光率分别低于净作50.56%、26.21%和60.65%。而宽行处2 m带宽冠层中、下部透光率高于其他两个带宽处理,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窄行荫蔽造成的不利影响,表现为冠层中部2m带宽处理高于净作4.89%,其余两个带宽处理低于净作,冠层下部透光率三个带宽处理分别高于净作115.81%、51.89%和77.61%。2田间配置对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随带宽的增大,玉米株高、叶面积、茎粗,叶夹角等形态指标呈下降趋势,其中株高、叶面积、穗位叶叶夹角带宽之间差异显著。随带宽的增加玉米地上部各器官物质的积累量呈下降趋势,地下部根系干物质重呈现2.8 m>净作>2 m>2.4 m趋势,2.8 m带宽下根系干物质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处理,分别比2 m、2.4 m带宽和净作高出27.80%、30.81%和26.41%。但增多的根系较多分布在土壤浅表层,加剧了土壤浅表层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3田间配置对群体产量及资源利用的影响玉米产量受带宽影响显著,带宽从2 m增加至2.4 m产量降低13.0%,带宽从2.4 m至2.8 m产量下降了17.05%,大豆随带宽的增加增产幅度低于玉米,带宽从2 m增加至2.4 m产量提高12.46%,带宽从2.4 m至2.8 m产量提高11.25%,带宽从2 m到2.4 m产量降低15.26%,带宽从2.4 m到2.8 m,产量降低18.86%,穗粒数下降是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同田间配置的群体产量变化同玉米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带宽2 m的处理群体产量最高,高达10787.76kg/hm~2。2 m处理对土地的利用效率比净作高63%,同时对光、温、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净作玉米高29.52%、39.42%和39.42%,高于净作大豆99.44%、90.55%、90.55%,是高产高效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式。4田间配置对玉米种内竞争的影响随带宽的增加玉米种内竞争加剧,种内竞争强度两年平均值,2.8 m带宽处理分别较2 m、2.4 m带宽处理高461.86%和93.46%。随竞争强度加剧,形态结构对竞争做出响应,地上部表现为株高、叶面积、穗位叶叶夹角、株高整齐度、穗粒数整齐度减小,地下部表现为根系增多且主要向土壤浅表层分布,加剧了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根冠比作为衡量地上部和地下部种内竞争关系的指标表现为同随种内竞争加剧而增大,表明地下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强于地上部对光的竞争。以上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中,带宽增加不利于群体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带宽2 m、行比为2:2的田间配置群体产量最高,对资源和土地利用效率较优,是理想的玉米-大豆田间配置方式。玉米在群体产量中占主导地位,2 m带宽下玉米协调了群体内光分布,影响玉米穗粒数及产量形成,减少了地下部与地上部种内竞争,从而获得产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