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田间配置对群体资源利用效率及玉米种内竞争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减小个体竞争,提升群体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设置了玉米-大豆带状套作3种田间配置(处理1:带宽2 m、行比2:2;处理2:带宽2.4 m、行比2:3;处理3:带宽2.8 m、行比2:3),并以玉米净作和大豆净作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田间配置的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玉米的种内竞争强度,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带宽下的玉米对种内竞争的响应,明确了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田间配置对光分布的影响随带宽增加,玉米冠层光截获先增加后减小,2 m-2.8 m三个带宽两年平均值分别低于净作8.41%,2.42%和7.5%。窄行冠层不同高度2.4 m带宽的透光率都高于其他两个带宽处理,其中三个带宽处理冠层中部透光率分别低于净作50.56%、26.21%和60.65%。而宽行处2 m带宽冠层中、下部透光率高于其他两个带宽处理,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窄行荫蔽造成的不利影响,表现为冠层中部2m带宽处理高于净作4.89%,其余两个带宽处理低于净作,冠层下部透光率三个带宽处理分别高于净作115.81%、51.89%和77.61%。2田间配置对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随带宽的增大,玉米株高、叶面积、茎粗,叶夹角等形态指标呈下降趋势,其中株高、叶面积、穗位叶叶夹角带宽之间差异显著。随带宽的增加玉米地上部各器官物质的积累量呈下降趋势,地下部根系干物质重呈现2.8 m>净作>2 m>2.4 m趋势,2.8 m带宽下根系干物质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处理,分别比2 m、2.4 m带宽和净作高出27.80%、30.81%和26.41%。但增多的根系较多分布在土壤浅表层,加剧了土壤浅表层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3田间配置对群体产量及资源利用的影响玉米产量受带宽影响显著,带宽从2 m增加至2.4 m产量降低13.0%,带宽从2.4 m至2.8 m产量下降了17.05%,大豆随带宽的增加增产幅度低于玉米,带宽从2 m增加至2.4 m产量提高12.46%,带宽从2.4 m至2.8 m产量提高11.25%,带宽从2 m到2.4 m产量降低15.26%,带宽从2.4 m到2.8 m,产量降低18.86%,穗粒数下降是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同田间配置的群体产量变化同玉米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带宽2 m的处理群体产量最高,高达10787.76kg/hm~2。2 m处理对土地的利用效率比净作高63%,同时对光、温、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净作玉米高29.52%、39.42%和39.42%,高于净作大豆99.44%、90.55%、90.55%,是高产高效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式。4田间配置对玉米种内竞争的影响随带宽的增加玉米种内竞争加剧,种内竞争强度两年平均值,2.8 m带宽处理分别较2 m、2.4 m带宽处理高461.86%和93.46%。随竞争强度加剧,形态结构对竞争做出响应,地上部表现为株高、叶面积、穗位叶叶夹角、株高整齐度、穗粒数整齐度减小,地下部表现为根系增多且主要向土壤浅表层分布,加剧了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根冠比作为衡量地上部和地下部种内竞争关系的指标表现为同随种内竞争加剧而增大,表明地下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强于地上部对光的竞争。以上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中,带宽增加不利于群体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带宽2 m、行比为2:2的田间配置群体产量最高,对资源和土地利用效率较优,是理想的玉米-大豆田间配置方式。玉米在群体产量中占主导地位,2 m带宽下玉米协调了群体内光分布,影响玉米穗粒数及产量形成,减少了地下部与地上部种内竞争,从而获得产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在保证玉米产量与单作相当的基础上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对保障我国粮食的自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精准农业的发展要求管理者能够即时、准确及无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但现阶段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管理效率低,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调度不合理、生产效率低等问
柚(Citrus grandis),隶属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Citrus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类果树。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期种植蜜柚,目前已有种植面积10万亩。2015年,梓潼“天宝蜜柚”经原国
本研究基于现有人力资源规划理论,结合某国有企业的实例来探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路径。运用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从对人力资源环境和现有结构的分析入手,通过企
扁座壳孢是对环境友好的重要杀虫真菌,且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但是,在国内外却未有对扁座壳孢的遗传转化体系及转录组学方面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1)利用
自“十二五”以来,开发新型、绿色、高效的储能装置,将可再生能源合理化利用,成为了新形势下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快速充放电特性、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逐
由于各个领域对于新能源的探索,以及对新材料的关注和开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简写为PEMFC)作为燃料电池分类的一种而备受关注。其中作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其抗药性能力强,生产上难以控制。通过利用小菜蛾与十字花科蔬菜的协同进化关系,提高植物自身抗虫性或是小菜蛾对寄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日益加速,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在当今的互联网行业,企业的核心人才已经由传统的员工转变成了掌握技术、信息和概念并运用其工作的技术员工。
本试验研究添加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毛木耳子实体性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漆酶、锰过氧化物酶(MnP)、纤维素酶(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