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家莫言以其高深的文学造诣登顶世界文学高峰,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在作品《蛙》中,他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语言中包含着大量的隐喻,不易于读者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对生命隐喻的理解。因此,对小说中生命隐喻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借助概念整合理论,通过构建心理空间,分析不同的映射关系,来研究《蛙》中生命隐喻的构建。首先,笔者根据五步隐喻识别法共搜集到50条有关生命隐喻的语料,并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通过输入空间和类属空间的建立,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合成空间的形成等步骤,进行对小说中生命隐喻意义的构建。其次,采用文献法及演绎法对50条生命隐喻进行分析。根据概念整合理论,从其构建的四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I,输入空间II,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及相互作用的不同,解析出14个镜像型,14个单域型,10个简单型和12个双域型网络生命隐喻。最后,本研究基于输入空间中不同的结构、背景知识、认知文化模式、语境信息、以及生命隐喻中重要关系的压缩手段,如角色与价值、身份与范畴、部分-整体与意图性、类推等,通过组合、完成和完善三个步骤,来强调读者从合成空间角度理解生命隐喻的可能性,为解读生命隐喻的内涵提供必要的参考。本研究发现:一、五步隐喻识别法可应用于识别小说《蛙》中的生命隐喻。二、概念整合理论可以解析生命隐喻,包括完成对其意义的构建,整合网络的分类,以及重要关系的压缩。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认知生命隐喻的实践,也说明概念整合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研究的具有解释力,并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隐喻的案例研究。三、《蛙》中生命隐喻的主要表现为“蛙”“娃”“生命”构成的映射关系。同时,进一步挖掘出莫言将这些生命构成要素的本身进行了理性、深刻的思考。将生命之所以至高无上的根源、生命过程的必要和可贵、生命的救赎等一系列问题以具象的、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尽管不同的人对生命隐喻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通过对小说中生命隐喻语料的分析,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本土文化中言语隐喻理解和使用,促进言语交际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