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F.U.36混悬注射液(乌体林斯,Utilin’s,)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照组以RPMI1640培养液培养PBMC,实验组分为:实验1组:植物血凝素(PHA)+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实验2组:PHA+rhIL-2+Utilin’s1.72ng/ml;实验3组:PHA+IL-2+Utilin’s2.58ng/ml分别诱导PBMC。光学显微镜下每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至培养第3天,计数各组细胞数量,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IFN-γ的分泌情况;另将培养3天后的T淋巴细胞与HL-60共孵育72h,观察不同组别淋巴细胞杀瘤作用的不同,MTT法检测其杀伤活性。结果1.细胞数量:各实验组均得到不同数量的T淋巴细胞,其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9.74;t2:15.95;t3:17.84.p均<0.01)。实验2组较实验1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t=3.01.p<0.01)实验3组组较实验1组、实验2组细胞数量亦明显增多(t:8.54;5.44.p<0.01)。2.免疫表型:实验各组CD3、CD4、CD8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2组之间CD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2组CD3、CD8表达率高于实验1组;实验3组CD3、CD4、CD8较实验1组与实验2组均明显提高,且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均<0.01)。3.细胞因子检测:实验各组培养上清中IL-10、IFN-γ的表达量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验各组在IL-10表达量方面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随着加入Utilin’s浓度的增加,IL-10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IFN-γ表达方面:实验3组较实验1组、实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验2组较实验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杀瘤活性:实验各组与对照组杀伤活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实验2组、3组相比较,随着Utilin’s浓度的增加,杀伤活性增大,(t=6.51,P<0.01,且均较实验1组杀伤活性明显增加,(t分别为:24.06,24.63;p<0.001)。结论:1.Utilin’s能促进急性白血病患儿T淋巴细胞扩增和成熟,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作用进一步增强。Utilin’s诱导后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泌IL-10、IFN-γ能力均显著增强,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作用进一步增强。2.Utilin’s诱导后的T淋巴细胞杀瘤活性随着Utilin’s浓度的增加逐步增强。从而增强急性白血病外周血来源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