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卧辊式摘穗机构的啃伤果穗以及籽粒损失严重的问题,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摘穗辊辊型、转速、籽粒含水率、摘穗辊高度差等因素对籽粒损失的影响,并针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二次损伤”问题,提出了在低位摘穗辊上方加装弧形摘板的解决方案,为卧辊式摘穗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1.理论分析了摘穗辊的直径、辊型和高度差等结构参数以及转速、机器前进速度等运动参数,并确定了各参数的水平;制定了试验方案并依此改造和搭建了试验台。2.对摘穗辊I、II和III进行对比试验,发现辊型和转速对籽粒损失有显著的影响,辊型与转速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摘穗辊II和III的籽粒损失率没有明显差异,均好于摘穗辊I。摘穗辊I在转速为800 r/min和1050 r/min时,籽粒平均损失率较少;摘穗辊II和III在转速为600 r/min和800 r/min时,籽粒平均损失率较少。3.在摘穗试验台II上进行籽粒含水率的对比试验,发现籽粒含水率对籽粒损失率的影响比较显著。摘穗辊转速在600r/min、700 r/min、800 r/min时,含水率较低的玉米籽粒其损失率低于含水率较高的,转速在900 r/min、1050 r/min时,含水率较低的玉米籽粒其损失率明显高于含水率较高的。当籽粒含水率在26.3%时,转速较好的水平是800r/min;当籽粒含水率在12.8%时,转速较好的水平是700 r/min。4.通过对摘穗辊高度差的单因素试验发现,当高度差较小时,玉米果穗容易滞留在摘穗辊上,造成玉米果穗的二次损伤;高度差过大时玉米植株喂入困难。高度差较好的水平为44mm,当高度差大于44mm,可减少玉米果穗滞留摘穗辊的几率。5.在摘穗试验过程中,使用高速摄像系统采集了图像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果穗被摘下后滞留在摘穗辊上,有的果穗会出现“弹跳”现象,两种现象造成了玉米果穗的二次损伤。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在低辊上方加装摘板的解决方案。试验发现这种方式明显降低了果穗二次损伤的几率,同时还避免了低辊旋转对果穗的冲击,减少了玉米果穗的籽粒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