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进入本世纪之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飞速上涨。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超越日本,使我国成为国际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紧接着在同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便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截止2012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了33116亿美元之巨。高速增长积累下的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的国际信用提供了保证,增强了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为我国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我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然而,巨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却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持有量同时也意味着较高机会成本的付出。另外,高额的外汇储备也给我们带来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会使我国货币政策的结构发生扭曲改变。因此我们需要对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度规模,从而使外汇储备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本文在详细介绍了外汇储备、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将国内外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行的,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将这些以往的研究分为比例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货币学派分析法等。其中,成本收益类分析法,即盈亏平衡分析法中的阿格沃尔经典模型是阿格沃尔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专门提出的外汇储备需求模型。阿格沃尔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经常发生贸易逆差、而且国内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等情况,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需求模型与发达国家的应有所不同。于是便在海勒模型的基础上为发展中国家构建了外汇储备需求模型。阿格沃尔认为,当一国的外汇储备量足以应对该国的对外贸易需求及短期进行国际收支调节的需求时,如果令所持有的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其收益,则此时的外汇储备量是该国的适度外汇储备量。然而对于阿格沃尔模型,从其定义及推导过程中可以很容易看出,在构建该模型时,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情况所限,阿格沃尔仅仅对该国的外贸用汇需求及短期国际收支调节的外汇需求进行了测量,而其他外汇需求则没有考虑到。于是,本文将我国建国以来的外汇储备储备规模变动划分为了四个阶段,并简要论述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划分依据。然后在阿格沃尔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较大的储备需求纳入到了模型之中。其中包括偿债性外汇需求、外商直接投资利润回流外汇需求及稳定汇率的外汇储备需求。模型构建成功之后,便利用该修正模型对我国2001年至2011年11年间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测算。将模型中各变量所需的数值代入,通过计算可以得出11年间每年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区间。并将其与我国这些年份实际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在研究区间内,在2001年至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实际持有量一直处于适度外汇储备规模上限的上方。在2011年时,我国实际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处于适度规模区间中,但2011年实际持有的外汇储备仍要高于适度区间的中值,也即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可掉以轻心。高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利又有弊: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有助于我国进行国际收支调节,但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高成本及潜在的通胀压力,并促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管理,使其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之上。我国政府可以逐步放松资本账户的开放、优化资本项目的管理;加快汇率制度的改革,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将“藏汇于国”转变为“藏汇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