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我国的城镇建设日渐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但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镇建设步上了城市建设大拆大建的后尘,改造中不乏将很多还未到使用寿命的旧建筑,甚至是具有相当历史价值的建筑拆毁,造成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也使得城市污染加剧,这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相悖。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试图通过建筑学的研究视角,以秀山梅江河景观长廊规划与设计以及梅江河片区旧建筑更新与风貌设计探讨如何对城镇旧建筑进行合理的更新。重庆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渝、湘、黔、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自古以土苗两族的居民为主。梅江河片区的船运历史上曾作为秀山人民主要的交通方式与秀山县城人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秀山梅江河段山清水秀,自然岸线、自然崖壁,以及自然植被丰富,城镇历史悠久,至今河岸两侧还遗留下了大量土、苗族民居,以及历史人文遗存。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主要交通方式的变化,该片区逐渐没落,河岸两侧的建筑结构安全堪忧、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损毁殆尽,生活基础设施的匮乏以及管理松懈又导致了滨江区内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使得一直作为秀山经济文化核心的中和镇滨江区成为了脏乱差的代名词。为了合理改造中和镇旧建筑,提升秀山形象、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为了避免城镇更新同质化的尴尬,2013年9月,重庆大学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正式开展了《秀山梅江河长廊景观规划与建筑风貌设计》的设计研究,并进行了施工图设计以及后期服务等工作。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参与其中,在项目设计结束后,笔者结合项目方案与施工图的设计与实践,进一步地研究了秀山城镇的旧建筑更新与风貌设计问题。本文在汲取传统土苗民居精髓,并且延续民族地域风貌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居民的实际利益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深入调查和广泛实践,分析了梅江河片区旧建筑存在的问题,并对旧城更新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总结、运用了当今旧建筑更新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过程中利用生态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对梅江河片区外部环境进行改造。最后利用木材特殊的结构特性,来满足建筑艺术与结构安全和谐共生,设计出加固原有建筑、改变旧建筑尺度、协调原有建筑风貌的构造形式以及符合便捷施工的大样细节。并尝试对梅江河旧建筑更新与风貌设计进行总结归纳,望能在未来给予类似项目以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