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现代文学中,以中国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备受瞩目。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除了中国的历史与游记之外,也有大量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有的是追忆战时日本作家的中国体验,有的是揭露日军的暴行,有的是记录战争带来的破坏,有的则是记录战争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但是20世纪90年代的近代日本作家,大多是以中国和中国人为对象进行文学创作。其中,以“原爆文学”被人们所熟知的日本女作家林京子基于上海体验书写的文学作品,尽管是小说,但有很强的纪实性。本文聚焦与林京子度过的上海时代,以《米歇尔的口红》《上海》《预订时间》等林京子的一系列上海作品为对象进行分析,林京子作为日本孩子在上海生活14年的体验和36年后的上海旅行对上海的印象逐渐产生了变化,而这些独特的体验也对林京子的一生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论文由七部分组成。序章中详细描述了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与先行研究。在第一章中,笔者围绕林京子的上海体验的背景,分析了上海租界的产生、第一次上海事变、第二次上海事变等历史背景,参考史料等介绍战前、战时和战后的上海市容的同时,考察不同时期的在上海的日本人的生活状态。第二章围绕《米歇尔的口红》分析了对于林京子来说平稳而快乐的上海时代。林京子在这一时期接触到了人类(老百姓)本质的生活方式,养成了她独特的人类观和社会观。这时的林京子虽然描写的是“战火纷飞的上海”,但是也和原爆文学产生了意识上的关联,论述了少女时代的上海体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但是这部作品的问题在于林京子认为战争和当时作为孩子的自己没有关系,所以这部作品的某些观点还是有些片面。最后指出了《米歇尔的口红》的特征和局限性。第三章围绕《上海》这一作品论述林京子在36年后重返上海后的心理变化及文学创作。通过36年后的上海与记忆中的上海的对比,回忆往昔的同时对战争进行反思与忏悔。少女时期生活的上海与现在的上海的断绝绝不是林京子个人内心情感的发散,而是由历史这一外部因素所产生的结果,论述了再访上海的心理变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并指出《上海》这一作品的特征和局限性。第四章通过分析《预订时间》这一作品通过虚构的方式描述了战时作为大人在上海生活的主人公的一生。以及战后的日本人面对“丧失祖国”的问题,本来没有打算活下去的个人是如何在上海生存的。这时的上海体验不仅仅是林京子个人的体验,更加代表了当时一代人对于战争的情感纠葛,与前两部作品比起来更加深刻和发人深省。这部作品通过林京子的个人体验与虚构的上海追忆体验展现了林京子中年时期的心理以及对战争的反思。最后从都市空间理论出发指出《预订时间》这一作品的特征和局限性。第五章主要论述了上海体验对于林京子的个人影响、文学作品的影响与原爆文学的影响。林京子的原爆文学和上海文学都是对战争、对中日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后的产物。上海系列作品是由于对战争的思考不断深化,才在不断深化过程中依次创作出了《米歇尔的口红》《上海》和《预订时间》这三部作品。结论的部分对论文全体进行了总结,明确了结论并且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通过对林京子的上海体验与文学创作的考察,可以判定出林京子的上海体验对她的文学作品(上海系列文学和原爆文学)有深远影响。林京子的一生与三个地方息息相关,那就是长崎、上海和美国。今后,笔者将进一步研究这三个地方的不同体验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的都市体验与林京子文学创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