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重症肺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临床特点多样化、复杂化,病情进展迅速、可累及全身各脏器功能、病死率高,然而病原学培养却耗时较长,阳性率低,致使早期明确病原体诊断困难,常常延误有效的治疗时机,预后极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白细胞计数(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的水平的动态监测,同时结合病原学结果,进一步探讨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菌种鉴别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1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呼吸内科病房收治的144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病例,根据入选标准所有入选的重症肺炎患者均有完整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胸片、胸部CT),入院后完善病原学检查、病毒系列、呼吸道病原体测定、血培养、真菌G试验并送痰培养和涂片等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禁食12h以上后,于入院后次日清晨7时抽取肘静脉血测定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以及血沉,于第七日清晨7时复查以上指标。根据入院后病原学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细菌感染组(89例)、真菌感染组(21例)和病毒感染组(34例)。按照治疗后重症肺炎患者的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136例)和预后不良组(8例)。通过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数据,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及白细胞计数(WBC)在重症肺炎中水平变化,及在重症肺炎不同致病微生物的鉴别及疾病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的观测指标。2血液标本的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仪器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原装试剂盒。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测试时,将患者全血和稀释液滴入检测卡加样孔,然后将检测卡插入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中进行测量,可以从仪器上读出待测样本中PCT的含量。血清hs-CRP测定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应用德国BAYER 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常规、血沉的检测采用全血标本送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由专业人员检测。3资料收集首先设计研究数据收集表,于患者出院后7天到病案室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主要包括出生年月、性别、职业等);生化指标(降钙素原、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等);既往治疗情况及病情转归。结果:1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比较,PCT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细菌感染组lg(hs-CRP)、WBC、ESR水平虽高于真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感染组PCT的平均值为(1.91±2.7)ng/m L,真菌感染组(0.56±0.69)ng/m L,病毒感染组(0.11±0.1)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hs-CRP)在细菌感染组的平均值为(1.43±0.34)mg/L,真菌感染组(1.34±0.44)mg/L,病毒感染组(1.42±0.39)mg/L;WBC在细菌感染组的平均值为(9.31±3.04)×109/L,真菌感染组(9.05±3.71)×109/L,病毒感染组(8.51±3.07)×109/L;ESR在细菌感染组的平均值为(51.16±35.22)mm/h,真菌感染组(45.73±25.4)mm/h,病毒感染组(46.54±23.5)mm/h。2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治疗前后分比为(1.91±2.7,0.8±2.22)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细菌感染为影响PCT>0.25 ng/m L的危险因素,其RR(95%CI)值为19.29(7.10~52.42);4重症肺炎治疗后好转组和预后不良组各炎症指标比较,PCT、hs-CRP、WBC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细菌感染组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真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敏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及白细胞计数对区分不同病原体感染的价值不大。2 PCT是反应重症细菌性肺炎感染严重程度及转归的有效观测指标。3细菌感染是影响PCT水平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