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阶段特征及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南省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凸显与环境约束压力并存,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海南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由199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12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1300万吨标准,年均增加能源消费量60.48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幅度高达12.4%。在能源供求趋紧的趋势下,如何以有限的资源保证海南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研究能源消费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一方面紧扣能源供求矛盾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探讨破解城乡收入差距的新路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能源消费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为题,以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着重对海南省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海南省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动态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首先,引言部分详细阐述了该选题产生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在与选题相关研究领域的成果的概况及进展。此外,本章还就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基本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其次,第二部分对海南省能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对海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构成及其演变规律与阶段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有:海南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持续稳定增长趋势,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但石油、煤炭为代表的非可再生能源占据海南省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天然气及水电能源的地位也日趋重要。第三,第三部分就海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时序分析。对海南省1990-2010年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相对量及绝对量的变化,以及其阶段特征。得出海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第四,第四章对海南省能源消费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海南省1990-2010年能源消费构成及城乡收入为变量,运用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及短期动态修正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海南省能源消费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在短期内有修正作用。第五,根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了海南省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方向,以及构建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运行机制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其他文献
<正>1临床资料某男,25岁。2009年3月确诊为艾滋病,2011年2月10日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137个/μL,血白细胞4.1×109/L,中性粒细胞2.0×109/L,红细胞4.00×1012/L,血红蛋白12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逐步外扩,原本处在城市外围的工业区逐渐被城市包围,区位由城市的边缘变为中心,造成了中心城区大量工业用地对周围环境、居住、交通以及基础设
在当前智能终端、移动通信和云计算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自动化已成为土地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弥补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流程繁琐、内外业分离、协同采集能力较差
近年来,开放式数控系统已成为新一代NC系统的主流,开发基于通用PC机与开放式可编程运动控制器构成的数控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控制
本论文在现有的手机流媒体应用基础上,针对其交互性不强的发展现状,围绕互动业务这核心,研究实现了流媒体内容与观众用户、主持人与观众用户以及观众用户与观众用户之间的内容互
弧焊机器人用数控焊接变位机的研制是弧焊机器人柔性加工单元(WFMC)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变位机的示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本文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实现了弧焊机器
1减速机及其运行问题沙特SCC水泥厂有三台Ф5m&#215;13.5m双滑履水泥磨,其滑动轴承在进料端,出料端则采用单侧固定式滑履轴承。当筒体热胀冷缩时,回转部分以出料滑履为支点可向进
乙烯、丙烯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且近年来需求量逐年攀升。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急需一种可以替代石油的能源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且由煤炭制取
单机作为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最为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借助于电子技术的支持,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均发挥着极为广泛与深入的作用,需要引起特别关注与重视。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业务。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我国所得税会计,既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