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过程中地下新管幕结构变形与内力数值分析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tony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深度开发,为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大深度、大断面的地下工程不断被设计人员所采用,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于大型地下空间施工而言,采用单一施工方法,技术上或经济上总有一定局限性。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并经过技术扩展,研究可进行大型或超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用一种新的大断面地下结构施工方法—新管幕(New Tubular Roof,简称NTR)工法。采用NTR工法建造的结构通常称为NTR结构。NTR工法起源于韩国,在国内首次应用,但对于NTR工法的理论研究相对于实践研究是滞后的,虽然NTR工法应用逐渐增多,但其理论研究相对较弱。因此,有必要对NTR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采用FLAC~3D商用软件对选用的某NTR结构体系在开挖全过程中的强度与变形问题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挖过程中的NTR结构与土体变形分析NTR结构在土体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变形。一般来说,在第一步开挖时,结构的位移比较大,后面的开挖步骤结构的位移比较小。随着土体的开挖,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变形趋势,结构顶部和结构底部均朝内部方向变形,结构拱腰部位有朝向外的水平位移。因此,第一步开挖对结构变形产生的影响很大,是施工监测的重点;由于跨度比较大,中板竖向位移比较大。因此,在开挖中板以下的土体的时候要及时的制作中板的竖向支撑,减少中板的竖向位移。NTR结构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塑性区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土体开挖后,由于拱顶上部土体的下沉,在拱肩部位出现张拉屈服带,与水平面大致有45°夹角。拱内部出现大体积的塑性区,拱脚部分也出现少量的塑性区。随着开挖进行,上面的塑性带几乎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拱内的塑性区逐渐被挖掉。拱脚的塑性区随着开挖的进行有些扩大。(2)开挖过程中的NTR结构内力分析NTR结构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内力分布规律和传递途径在不断变化。环梁最大压应力由上向下移动,出现三个关键部位,最早出现在第一步开挖的断面处,随后出现在中板的部位,在最后停留在中板稍下方的地方。在开挖下部土体的时候,中板以上环梁部分的受力没有明显的变化,由于中板制作完成之后中板与环梁形成一个整体,空间刚度比较大,内力的分配得到均匀化。在施工过程中,NTR结构的变形与内力分布具有规律性。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以及数值计算结果可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参考。
其他文献
在各种构造和地质应力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岩质边坡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蠕变变形。当蠕变变形积累到一定量则可能导致岩质边坡失稳破坏。要解决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首先应该分
所谓异形柱,是异形截面框架柱的简称,是指柱截面不是常规的矩形截面,而是在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下,依据房屋的布置情况和柱子的具体位置,采用T形、十字形和L形截面形式。采用异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依然保持较高的速度在发展。为缓解交通压力,使交通适应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国家大力发展高铁事业,“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外交名片。作为高铁路基
在现代桥梁设计中,出于对拱桥造型上的追求,拱结构的形式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些在传统拱桥的基础上建造的造型新颖、景观独特的异型拱桥开始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斜拱弯梁桥便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愈发严重。因此,开发绿色建材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已逐渐成为迫切需要。我国竹材资源丰富,但竹材利用率并不高。如果将钢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其承载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抗震性能优越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地下建筑、工业厂房、多层建筑、大跨建筑、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塔架以及大跨度桥梁等工程中。
为了研究膨胀土对基坑的不利影响,本文以广西宜州市城中路地下通道商业街项目基坑支护工程为依托,首先介绍了工程概况、原支护设计情况、事故破坏形式以及造成该事故的初步原
自重轻、受力合理、造型美观和造价低等是桁架结构的优点,因此桁架结构在桥梁、体育馆、车站等大跨度建筑物中得到广泛运用。桁架结构的使用寿命与结构体系的可靠度有关,然而
近年来频发的地震灾害对我国路网运输系统的抗灾救援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路网系统在国家基础设施中已成为地震灾区生命线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消能支撑框架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能减震结构形式,不是采取传统的“强化”主体结构的抗震思路,而是在一跨或几跨框架柱间增设消能阻尼装置,通过消能支撑体系的非弹性变形以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