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由来已久,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萌芽,经由中世纪传承,在十六世纪,英国人边沁正式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在哲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中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理论原理。这种影响使得现代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公共政策中,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假设和论证。我们要理解这个社会的运行原理和伦理道德,功利主义或许是一个非常好的审视角度。更为重要的是,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将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画上等号,认为这种理论追求的只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全然漠视功利主义刺激下的人们创造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古典功利主义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快乐和幸福,并且在这过程中尽量避免痛苦和不幸。它坚持平等原则,认为每个个体的利益都应该被平等对待,视作一份。立法者和抉择者在考虑问题时应着眼于如何照顾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使之达到数量上的最大化,扩展幸福的深度和广度,减少痛苦和不幸,这也是人生中唯一值得思考的内容。到了二十世纪,功利主义思想在批评指责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规则功利主义和行为功利主义两种派别。行为功利主义者更多关注事情的结果,以行为的后果来衡量选择的正当性。每一个可能的、可行的行为选择都需进行结果评估,并从中挑出最优结果予以执行。如果难以抉择,至少保证所选择的行为与其他行为产生的后果同等优异。规则功利主义与此正好对立,它是一种间接的选择方法。崇尚规则功利主义者在做出选择时,首先选择那些合乎规则的行为之举,并在此规则指导下发挥行为的最大社会效益。区别于行为功利主义,它不会对每个行为的后果进行推算。它真正在意的是所选择的规则会比其他任何规则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用。近些年来,以彼得·辛格为代表的实践伦理学者崇尚平等原则,主张以长远的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看待各种社会矛盾,正确评估实在和虚拟、当下与未来的利益关系,让功利主义思想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凸显了其理论价值和不朽的生命力。自清朝末年功利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就在潜移默化中开始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改革开放之后,受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西学理论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更是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如何恪守功利主义正能量的边界,避免其向负面效应转化,是人类走到今天在道德伦理上一直需要面对的重大选择,也是在发展快车道上疾行的中国社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如今理论界已然察觉,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的当代公民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开始制约社会进步,损害公众利益,妨碍国家建设。笔者认为,西方功利主义起源甚早,理论建设比较系统,内涵和外延较为丰富,是一种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核心的学说体系,是能够奠定各门社会科学的伦理基础。全面把握分析功利主义理论特色,深入研究功利主义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全民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弘扬社会正能量,有着积极的建设意义。故此,本文拟将以功利主义视角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全面把握功利主义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笔者也将试图综合借鉴西方功利主义有益思想,结合中国“义利之辩”的优秀理念,进而提出符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功利主义道德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角度解释功利主义思想特点,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主义功利观念不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而且有助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助于宣传推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公民社会,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