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莎·诺曼是美国当代引人注目的女戏剧作家之一。1979年,她的处女作《出狱》在戏剧界崭露头角之后,引起了戏剧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之后她的力作《晚安,妈妈》在1983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进一步巩固了她在美国文学上的地位。在玛莎·诺曼的剧作中,现实对她的女主角总是残酷的、不公平的,这在她的《出狱》和《晚安,妈妈》中都有很好的论证。《出狱》中的阿丽是一个家庭虐待的牺牲品。被父亲强奸,受母亲冷落,这种不良的生活环境让她具有了反抗心理,最终使她走上了犯罪道路,被判八年监禁。然而出狱后的生活仍然是困顿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晚安,妈妈》描述了那些在人际交往中备受挫折和苦恼的女性的内心世界。演员阵容限制在两个人物上,母亲和女儿,玛莎·诺曼在此探讨了一个永恒的命题—生存。通过女主人公杰西和她母亲的大量对白,这部剧作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现代美国女性被压抑的精神世界。最后,杰西用自杀这种方式找回了失去的自我。本论文拟以美国女性主义心理学家南西·乔多罗的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出狱》和《晚安,妈妈》为研究对象,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进行剖析。无论杰西之死还是阿琳最后的选择,实际上都是女性对自我身份的一种探求。因此,本论文借用乔多罗的“客体关系理论”能更有利于探讨女性心理的发展变化和其对自我身份的探求。除了引言和结论之外,本论文包含三章。引文部分介绍了玛莎·诺曼的生平和她的两部主要作品以及国内外对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乔多罗的“客体关系理论”,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母女之间的关系,以此挖掘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论文的第一章集中对《出狱》进行分析。运用乔多罗的“客体关系理论”,从自我身份的确立是建立在与母亲分裂的基础上这一基点,分析了阿琳和她母亲的关系。在剧中,母亲已经不能充当客体角色,不能接受新的阿琳。因此阿琳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方面都不能得到母亲的滋养。母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否定的角色,她们的关系注定会破裂。第二章着重对《晚安,妈妈》进行了分析。杰西同样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得不到母亲的滋养。尽管母女住在同一屋檐下,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玛莎·诺曼在此展现了杰西压抑的精神世界以及她无所适从的人生。第三章探讨了阿琳和杰西无力面对人生时的不同选择。阿琳找到了一位母亲的替代者-卢比。从她身上,阿琳萌生了开始新生活的勇气。而杰西没有这么幸运,她只能采取极端的方式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自杀成为一种有意的选择。在这一层面上,她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生存。结论部分是对以上分析的总结。借用乔多罗的“客体关系理论”,本论文分析得出:玛莎·诺曼在其剧作中对于母女关系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母亲对于女儿自我身份形成的影响。最后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的人生选择,不论是阿琳的重生还是杰西的死亡,实际上都是她们不懈地追求独立自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