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149例术后病理确诊的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病理评估的内容,为临床上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1、回顾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术前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术后病理评估确诊,排除头颈部的副神经节瘤。其中嗜铬细胞瘤124例(男69例,女55例),副神经节瘤25例(男16例,女9例)。2、比较嗜铬细胞瘤组及副神经节瘤组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超声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病理评分(GAPP)对78例嗜铬细胞瘤及22例副神经节瘤重新进行计估,并对两组分别计算GAPP总分。3、对8例嗜铬细胞瘤及32例副神经节瘤行PNMT免疫组化染色并统计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与尿儿茶酚胺的相关性。在嗜铬细胞瘤组和副神经节瘤组中,分别用Spearman相关分析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于GAPP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1、血流动力学改变副神经节瘤持续性高血压比率高于嗜铬细胞瘤组:经典的临床表现两组问无统计学差异,副神经节瘤组无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嗜铬细胞瘤;激素水平改变副神经节瘤组尿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嗜铬细胞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尿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比较两组心脏超声结果,E/A比值嗜铬细胞瘤组大于副神经节瘤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原发性高血压组LVDd、LVDs、1。AD高于嗜铬细胞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原发性高压组LAD、E/A比值高于副神经节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4、嗜铬细胞瘤组PV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阳性率低于副神经节瘤组,嗜铬细胞瘤组中等阳性(++)及强阳性(+++)比率显著高于副神经节瘤组;尿肾上腺素与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存在正相关:副神经节瘤组中,=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与CAPP评分存在负相关,而嗜铬细胞瘤组无此相关性。结论:副神经节瘤更多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因而临床上相比于嗜铬细胞瘤更不易察觉。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心室射血功能正常时,嗜铬细胞瘤更早的出现心室舒张功能改变,嗜铬细胞瘤细胞瘤可能比副神经节瘤更易出现心脏并发症。副神经节瘤的PNMT免疫组化阳性率低,PNMT免疫组化定性可能与肿瘤恶性存在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