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是我国传统养殖贝类之一,因其营养丰富、养殖成本低等特点而受到广大养殖户追捧,但泥蚶养殖周期长和生长速度缓慢等缺点又制约了泥蚶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广大养殖户因缺乏科学的养殖生产管理指导,仅凭其养殖经验从事贝类养殖容易造成产量丰欠不一、生产效益低下的窘状。因此,本文以泥蚶为研究对象,通过摄食生理实验研究探讨了泥蚶是否具有摄食选择性,并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是我国传统养殖贝类之一,因其营养丰富、养殖成本低等特点而受到广大养殖户追捧,但泥蚶养殖周期长和生长速度缓慢等缺点又制约了泥蚶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广大养殖户因缺乏科学的养殖生产管理指导,仅凭其养殖经验从事贝类养殖容易造成产量丰欠不一、生产效益低下的窘状。因此,本文以泥蚶为研究对象,通过摄食生理实验研究探讨了泥蚶是否具有摄食选择性,并以此获得了构建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2个基本参数;通过室内生理实验以及野外现场测定获得了构建模型的6个基本参数;最后采用Python软件并结合获得基本参数构建了泥蚶动态能量收支模型,模拟了围塘养殖条件下的泥蚶壳长和软体部干重的生长情况以及量化了能量分配情况,旨在为养殖容量评估和科学养殖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藻种、规格、密度对泥蚶摄食率、滤水率和吸收率的影响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藻种、规格、密度对泥蚶摄食率、滤水率和吸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泥蚶对3种单胞藻无明显摄食选择性,藻种对泥蚶摄食率、滤水率和吸收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贝密度和规格显著影响泥蚶摄食率和滤水率(P<0.01),且三因素对泥蚶摄食率存在交互作用(P<0.01);贝密度和规格对泥蚶滤水率存在显著影响(P<0.01),且藻种和规格、密度和规格以及藻种、密度和规格对泥蚶滤水率存在交互作用(P<0.01);三因素对泥蚶吸收率均无交互作用(P>0.05)。此外,根据泥蚶摄食率和吸收率推算获得构建模型所需的基本参数:单位体表面积最大摄食率为346.68 J/(cm~2.d);最大吸收率为280.81J/(cm~2.d)。(2)模型基本参数获取采用贝类壳长与软体组织湿重回归拟合计算泥蚶形状系数dm,泥蚶壳长(L)与软体部湿重(MW)回归分析呈三次函数关系:MW(28)0.0556L3.1831(R~2=0.9256),其值为0.405;通过循环水控温法测定6个温度条件下(10℃、15℃、20℃、25℃、30℃、35℃)泥蚶干重耗氧率,计算阿伦纽斯温度(Arrhenius temperature)TA值为(4830±586)K;饥饿实验获得单位体积所需能量值[EG]为5475 J/cm~3,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值[EM]为2026 J/cm~3,维持生命所需能量值[PM]为32.2 J/(cm3.d),储备能量mE为23376 J/g。(3)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根据DEB理论,将每月采集的水温和食物浓度作为强制性函数作用于模型,通过室内生理实验并结合文献获取模型参数,结合泥蚶每月测定的生长数据和环境指标,利用Phython软件构建了泥蚶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结果表明,构建的泥蚶动态能量收支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围塘养殖泥蚶的壳长和软体部干重增长,壳长和软体部干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R~2分别为0.9893和0.9708,模拟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模型模拟的前45d(2020.07.25~2020.09.07),泥蚶生长较为缓慢,壳长和软体部干重增长无显著变化。模型模拟的45 d~150 d(2020.09.07~2020.12.21)和240 d~360 d(2021.03.21~2021.07.19)泥蚶生长较快,壳长和软体部干重增长迅速。而在模型模拟的150 d~240 d(2020.12.21~2021.03.21)泥蚶基本不生长,在该阶段壳长增长出现停滞,甚至软体部干重出现略微下降趋势。阿伦纽斯温度TA对泥蚶生长的影响最大,若TA改变10%,泥蚶软体部干重将增加11.60%。生长限制因子分析显示,7月25日至9月22日和次年6月19日至7月19日,温度是其主要限制因子;次年1月10日至3月21日,食物限制强于温度的限制,在1月至2月期间分配到存储物质中的能量不足以维持泥蚶生长,泥蚶的软体部干重下降,结构物质受损,冬季存活率降低。
其他文献
全球土壤和水的盐渍化程度日趋扩大,严重威胁水产养殖的发展空间。在滨海盐碱水试养脊尾白虾过程中,发现脊尾白虾能够正常生存,但其生长及繁殖能力在高碳酸盐碱度下明显降低。为探讨脊尾白虾盐碱耐受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脊尾白虾“黄育1号”为研究对象,构建碳酸盐碱度胁迫后鳃和肝胰腺组织的转录组文库,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基因、蛋白和代谢层面解析其碱度适应机制;以河北沧州养殖基地脊尾白虾耐盐碱品系和“黄育1号”为
水体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含量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因子之一,影响其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繁殖等生命过程。低氧常给水产养殖生物的正常生长存活等活动造成威胁,而且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的胁迫因子常会叠加出现,尤其是夏季水体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氧降低、病原菌数量增加、p H改变等,多种因子相互协同会加速对水生生物的胁迫。很多水生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低氧等逆境胁迫的耐受和适应能力,
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在近海生长育肥,常因摄入被感染的鱼虾等饵料而寄生异尖科线虫(Anisakidae)。由于异尖科线虫主要寄生在长江刀鲚消化道和腹腔,受外部水环境改变影响较小,其在长江刀鲚生殖洄游过程中会长期寄生于鱼体。本论文通过生物学解剖和显微观察技术获知异尖科线虫从长江刀鲚消化道进入腹腔的途径及造成的组织损伤,利用ELISA检测了异尖科线虫寄生对长江刀鲚多种免疫指标表达水平的影
自动气象站在气象领域应用广泛,对其提供的气象数据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风作为重要的气象要素蕴含巨大的自然力量,是自动气象站检测的重要要素之一,对风速的高精度检测至关重要。如今,自动气象站对风速的检测常使用光电式传感器,其检测精度不够高。因此提出一种全角度无限旋转单电位器,并设计一种高精度风速检测算法,通过电位器单位时间的角度变化,计算三杯式风速传感器角速度,再计算出风速,提高检测精度。以全角度电位器为
为缓解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空间容量不足的问题,各城市陆续开始进行地铁建设,地铁工程发展迅猛。地铁具有大运量、安全可靠、便捷准时、受环境影响小的优势。但也伴随着不确定性大、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后期运营过程中维护成本高、事故发生后处置与恢复过程特殊复杂的特点。地铁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都存在关键的风险因素,加强地铁安全风险管理刻不容缓。为实现该目标,可以从地铁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
近年来,随着海水鱼养殖产业高密度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病害时有发生,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高密度和高效益养殖的同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鱼病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益生菌是一类添加足够量时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能够在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抗病和提高宿主免疫力等方面发挥良好的效果。芽孢杆菌(Bacillus)、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等益生菌
增殖放流被认为是目前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最直接有效的措施,然而尚未达到理想效果。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工养殖的放流个体与野生个体相比,存在着诸多差异,人工养殖的放流个体对野外的适应力比较差,应对捕食风险的能力低。由于人工养殖环境安全、食物充足,进而导致生活在养殖环境中的鱼类对捕食风险的感知能力以及游泳能力不及野生个体。研究发现鱼类对捕食风险的感知能力及游泳能力除遗传因素外,还受到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为了改
<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是发现问题、改进监管、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聚焦“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建设,强化体系管理,加强成果运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聚焦体系建设提升监测能力水平健全工作体制机制。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因肉多味鲜深受大众喜爱,是重要的经济贝类。近年来,缢蛏人工育苗技术已被突破,但是产卵机制尚不清楚。缢蛏与其它双壳贝类不同,即使在白天采用升温、阴干、流水刺激、降低盐度、遮光等催产手段均无效,产卵时间严格限定在夜间,推测缢蛏产卵可能受环境因子之外的内源生物钟的严格调控。为探讨生物钟对缢蛏夜间产卵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测量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