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对比分析中药和西药伴自身抗体阳性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2随诊观察半年时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自身抗体阴转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为2008年8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所有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共2051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纳入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因应用中药或西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290例,根据导致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应用中药者定义为中药组,应用西药者定义为西药组)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是否有差异。2研究对象为2008年8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所有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共2051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纳入符合本研究要求的随访满半年的自身抗体阳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68例,基线日期定为入院检查后首次符合DILI的诊断标准的日期,自基线开始随访患者半年,采集基线时及随访至半年时临床数据。根据患者半年内自身抗体阴转情况(自身抗体系列中全部转阴者定义为转阴组,未全部转阴者定义为未转阴组)分为转阴组和未转阴组,通过COX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DILI患者半年内自身抗体阴转的独立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 290例自身抗体阳性的DILI患者中,168例(57.9%)因中药所致,122例(42.1%)因西药所致。可疑伴自身抗体阳性的中药以治疗皮肤病中药(22.6%)、骨关节病中药(18.5%)多见;西药以抗结核药(18.9%)、抗生素(15.6%)较常见。两组患者均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且中药组女性所占比例多于西药组,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81.5%vs 72.1%,χ2=7.357,P=0.007)。生化指标方面,中药组 AST(367.5 IU/L vs 237.1 IU/L,Z=-2.215,P=0.027)、TBA(136.6umo/L vs 77.1umol/L,Z=-2.853,P=0.004)水平高于西药组,西药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中药组(0.1×109/L vs 0.07×109/L,Z=-3.306,P=0.001),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分布方面,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以抗核抗体(ANA)为主,且抗核抗体分型均以胞浆颗粒型、核颗粒型、核均质型为主,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方面,中药组皮疹发生率低于西药组(0.0%vs 5.7%,χ2=9.878,P=0.002)。肝脏病理组织学方面,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在肝损伤严重程度(Z=-0.320,P=0.749)、预后情况(Z=-0.009,P=0.993)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 168例患者随访半年后,自身抗体全部阴转者39例(23.2%),自身抗体未阴转者129例(76.8%),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大体上具有可比性。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组蛋白抗体、ANA抗体半年后转阴率较高。抗着丝点B蛋白抗体、AMA2、抗PM-Scl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MA、PCA、LKM、ACA半年后不易阴转。影响患者半年内自身抗体转阴的独立因素为性别(HR=0.370,95%CI:0.184-0.744,P=0.005)、GLB(HR=0.886,95%CI:0.830-0.945,P<0.001)、ANA 阳性(HR=0.323,95%CI:0.130-0.804,P=0.015),且均为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以女性患者为主,中药组AST、TBA水平显著高于西药组,西药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皮疹发生率高于中药组,两组患者在自身抗体分布、抗核抗体分型、肝脏组织学特征、肝损伤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方面无差异。2女性、GLB、ANA阳性是影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半年后自身抗体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