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在当前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并不相适应,再加上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同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存在很大差别。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其事权支出的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建设的资金缺口明显。而我国《预算法》要求地方政府预算平衡,不留赤字并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地方政府为寻找政府融资需求与现有法律限制之间的平衡点,于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中国首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即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由上海市政府通过土地划拨和注入资产等方式投资设立。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后果,2009年初,央行和银监会联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这一政策出台之后,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发展。据审计署披露,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超过10000家,平台贷款余额9.1万亿元。按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说法,未来3年内将有35%的平台贷款到期,2012年地方平台将迎来第一个偿债高峰。自2010年6月,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债务”之后,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纷纷出台政策,开展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整治工作,控制融资债务规模,解决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以及诸多学者均开始积极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从不同角度研究其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截至日前,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方面的论著很多,多是以期刊、学术论文、访谈节目以及新闻评论等形式存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反思融资平台的发展,例如从金融学角度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商业银行借贷时的贷款风险分析及防控手段,从财政学角度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巨量债务引起的财政性风险并提出财政性建议,从工程学角度立足城投债问题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运行模式。少数学者也开始以法学视角审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提出其法律风险的规制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法律角度进一步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剧增的发展情形下衍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以求利用法律手段规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设立和经营运作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符合法律规范的现象,促使其在合法合规运行的同时提高融资能力,积极发挥其所具有的城建融资功能,从而成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缓解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压力,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平台。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内涵阐述,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若干代表性定义表述出发,综合比较各类定义的共同核心要素,作出新的概念界定,并从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的关系角度,论证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法律性质,然后深入分析促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蓬勃发展背后的经济体制、行政体制以及财政体制原因。第二部分从对西方国家主要是美、英、法三国的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考察,综合比较各国成功融资经验之后,立足我国国情,从而总结出外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经验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的启不。第三部分主要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商业银行三方的不同角色为立足点,深入分析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揭示出了我国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有法律规范自身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阐述的问题,分别从融资平台法律体系的建设,融资平台公司内部治理的完善,以及融资平台的监管等角度,提出一系列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法律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