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全世界最受关注的女性癌症问题之一,尽管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不高,但不应被忽视。乳腺癌已逐渐成为危害国人身心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对乳腺癌治疗的手段有很多种,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化疗和放疗。这两种方法虽然有效,但伴随的副作用也很大,使病人不能得到高品质的生活保证。本研究旨在通过新的生物治疗方法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乳腺癌基本分为两种类型:三阴性和激素依赖型,该实验通过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开展药物和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抑瘤实验的对比研究。本课题组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VT、Ad-T、Ad-VP3和Mock)采用的是RAPAd.I包装系统,Ad-VT(Ad-Apoptin-hTERTp-E1A)是由肿瘤特异性启动子(hTERTp,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E1A基因(病毒复制必需基因)、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 virus,CMV)启动子启动凋亡素基因(Apoptin),因此Ad-VT获得了肿瘤的特异性杀伤能力及肿瘤的特异性复制能力;对照病毒有Ad-T(Ad-hTERTp-E1A)、Ad-VP3(Ad-CMV-Apoptin)和Mock。本研究选用的两种药物分别是多柔比星(广谱化疗药物)和他莫昔芬(阻断雌激素受体药物)。本实验首先进行两种药物和重组腺病毒对MCF-7、MDA-MB-231和MCF-10A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筛选能够于人乳腺癌细胞内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MCF-7Luc和MDA-MB-231Luc细胞系,检测荧光素酶活性,体外成像和生物学特性,以及药物和重组腺病毒在体外对荧光素酶标记的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本实验还将建立BALBC/C裸鼠荧光素酶标记的皮下肿瘤模型,研究重组腺病毒和两种抗MCF-7Luc和MDA-MB-231Luc细胞药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对传统化疗和溶瘤腺病毒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通过WST-1、Hoechst、JC-1和AnnexinV-FITC/PI流式检测发现重组腺病毒对两种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大小为Ad-VT>Ad-T>Ad-VP3>MOCK(P<0.001),在72小时拥有80%的高抑制率,而在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上的抑制作用较小,在72小时仅为20%。多柔比星相对于乳腺癌细胞及乳腺上皮细胞抑制作用极其强烈,且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5μg/ml>0.5μg/ml>0.05μg/ml,在72小时,抑制率均高于80%。他莫昔芬浓度为15μmol/L时,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以抑制率区分。当浓度低于该浓度即表示抑制率不显著。15μmol/L时,对MCF-7细胞在24小时抑制率为21%,对MDA-MB-231细胞为10%;48小时对MCF-7细胞抑制率为43%,对MDA-MB-231细胞为19%;72小时对MCF-7细胞为75%,对MDA-MB-231细胞为35%。他莫昔芬在高浓度下对乳腺上皮细胞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通过质粒转染与G418加压筛选和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MCF-7细胞的Clone6获得了的最高活性;MDA-MB-231细胞获得具有最高活性的Clone36;体外成像实验证实了Clone6和Clone36的细胞数与它们的发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证明构建过程对细胞生长特性和细胞周期没有显著的影响;通过WST-1、Hoechst、JC-1和AnnexinV-FITC/PI流式检测证实了三种药物对MCF-7Luc和MDA-MB-231Luc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发现三种药物对MCF-7Luc和MDA-MB-231Luc细胞的作用与MCF-7和MDA-MB-231细胞的作用一致。在BALB/c裸鼠右侧后肢进行皮下接种MCF-7Luc和MDA-MB-231Luc细胞,建立了裸鼠皮下荷瘤模型。Ad-VT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平均存活率;多柔比星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的大小,但生存周期较短;他莫昔芬对由MCF-7Luc细胞建立的裸鼠模型具有很强抗肿瘤作用,但对MDA-MB-231Luc建立的裸鼠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