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策有用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方面,一直被国际主流准则制定机构所重视,从近年来财务报告中逐步增加基于计量观的决策有用性可见一斑,这使得财务会计使用公允价值计的权重越来越高。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倚重,固然会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却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靠性一直备受批评和质疑,21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丑闻的爆发,更是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对公允价值的信心。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先后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SFAS157和IFRS13,主要内容就是引入公允价值层次理论,旨在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 随着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需求的增加,2014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CAS39),并要求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执行,实现了与国际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实质性趋同。然而,与国际上较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缺乏相关经验。在此情形下,我们有必要对CAS39在现有市场环境下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 本文选取2012-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对新准则的实施给予正向反应,表明分层披露从整体上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允价值的信心;②CAS39的实施,提高了公允价值资产的价值相关性,但对于公允价值负债,强制分层披露并不能使它与股价更相关。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公允价值负债项目所占比重较小,导致股价对它的变化反应不敏感所致;③具体而言,对于公允价值资产,投资者选择相信第一和第二层次,不信任第三层次,此外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并没有显著高于第二层次;对于公允价值负债,三个层次均不具有价值相关性,从统计意义上看,投资者并没有利用公允价值负债信息做出相应决策。 本文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新准则的实施能够提高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不足的问题,但是高层次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仍然欠缺。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制定更加具体的准则应用指南、增加第三层次输入值的信息披露量以及鼓励上市公司与权威会计评估机构合作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