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飞虱是稻田飞虱类害虫的总称,系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3种。3种稻飞虱的寄主范围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探明该差异产生的机制,本文就不同寄主植物上3种稻飞虱的存活率、体重及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3种稻飞虱的共生细菌的感染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在TN1、IR42、武育粳3号、Rathu Heenati(下文简称RHT)等4个水稻品种及1种稗草上,3种稻飞虱的存活情况明显不同,其中褐飞虱在TN1上存活率最高,在IR42、武育粳3号上次之,RHT和稗草上存活率极低或不能存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在TN1、武育粳3号上存活率较高,在稗草上甚至更高,而在RHT、IR42上存活率显著降低。初羽化成虫体重结果与存活率较一致。2.不同稻飞虱间解毒酶和保护酶的活性强度,除GST和MFO在若虫期无显著差异外,成虫期GST、MFO以及成虫和若虫的CarE、SOD和POD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寄主植物对3种飞虱酶活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灰飞虱的影响最大,对褐飞虱的影响最小,对白背飞虱的影响居中,表现出与3种飞虱寄主范围的一致性。然而,在寄主适合度相似的供试植物上,三种飞虱间,甚至同种飞虱成虫与若虫之间的变化并不一致,寄主适合度与解毒酶及保护酶间的关系因虫种、虫态、寄主植物而异。3.不同稻飞虱7种共生菌感染率比较结果表明,除Arthrobacter、Chryseobaterium的感染率均处于较高水平(83.3%~96.6%),且3种飞虱间没有显著差异外,Serratia、Wolbachia、Arsenophonus、Acinetobacter和Cardinium hertigii均至少有一种飞虱的感染率较低(≤30%),且三种飞虱间有显著差异。其中Serratia和Wolbachia在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褐飞虱,Cardinium hertigii和Acinetobacter在白背飞虱中的感染率高于灰飞虱和褐飞虱,Arsenophonus则在褐飞虱体内最普遍,在另两种飞虱中罕见。同种飞虱间,不同地理(寄主)种群间共生菌感染率差异明显的现象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