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正经历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城乡社会经济面临剧烈的发展转型。特别是在城乡统筹背景下,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乡村在城乡关系重塑中要素单向性外流,导致地域要素组织与功能结构演进出现诸多变动。乡村住区的发展与空间重构既是客观现实又是未来趋势,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增强本土理论的知识贡献和规划技术的实施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论文研究了城乡关系变迁与乡村住区发展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和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704700),基于碳控体系的县域城镇规划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081418),基于碳平衡分区的县域低碳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经历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城乡社会经济面临剧烈的发展转型。特别是在城乡统筹背景下,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乡村在城乡关系重塑中要素单向性外流,导致地域要素组织与功能结构演进出现诸多变动。乡村住区的发展与空间重构既是客观现实又是未来趋势,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增强本土理论的知识贡献和规划技术的实施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论文研究了城乡关系变迁与乡村住区发展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阶段特征,借助理论透视厘清城乡关系驱动下乡村住区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城乡要素重组对地域空间结构与功能演进的作用机理。进而重点研究城乡统筹阶段,乡村住区要素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功能结构调整的影响,提出解决现阶段乡村住区发展困境的整体思路。其次,根据城乡关系重塑与乡村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论文建构了城乡统筹阶段乡村住区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明确空间重构的理论取向,研究空间重构的概念内涵和运行机制,以及组织实施的内容、要素和层次。第三,结合空间重构的组织框架,论文建构了乡村住区综合评价方法,基于乡村住区发展的复杂性和重构的差异性归纳住区空间重构的类型及特征,进而研究乡村住区空间重构模式,从建设过程、动力机制和影响意义等方面总结创新发展经验,最后提出城乡统筹阶段乡村住区空间重构的实现路径和支撑策略。论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城乡关系重塑是一种影响乡村发展的最具渗透力的驱动因素,主要通过影响要素组织方式和功能结构调整推动住区空间重构;2)城乡统筹阶段,城乡要素流动和配置的方式显著变化,导致乡村住区出现人口流失加剧、土地利用低效、发展资本不足和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应通过重塑乡村的地位与价值、优化地域资源利用方式和推进地方性空间生产等思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转变;3)乡村住区空间重构是乡村发展的正向演进过程,应利用人为的空间干预与调控手段,优化系统的要素配置、空间演进和功能拓展,从而实现乡村自主发展能力和城乡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4)在乡镇地域尺度下应用乡村住区综合评价方法,基于发展度和重构度识别乡村住区空间重构的类型,发现不同类型住区呈圈层布局结构且重构需求差异显著;5)新时期乡村住区应采取“内外联动”的重构路径,通过提升存量供给水平、优化城乡产业分工和加强公众参与程度等方法,发挥空间规划的引导作用;采取加速资源整合、壮大集体经济和鼓励村社自治等手段,提升乡村自主发展能力。
其他文献
骨缺损对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小面积骨缺损能够依靠人体自身的再生能力完全修复,当出现大面积骨缺损时,仅依靠自身的再生机制无法愈合,因此,需要植入材料协助骨缺损的修复。目前在临床上,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合成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常采用的技术。其中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是,自体骨移植存在取材来源有限、需要二次手术及伤口感染等问题,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对于异体骨移植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着"活化石"之称,它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册页或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它肇始于1 300年前的中国,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了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也是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2009年,以扬州为代表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癌症的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且最彻底的治疗方式,但是术后癌症的高复发率和局部组织缺损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此,本文以N-丙烯酰基甘氨酰胺(NAGA)和丙烯酰胺(AAm)为单体,并复合多巴胺修饰的金纳米粒子(PDAAu),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了一种可注射自显影纳米杂化水凝胶(PNAm-PDAAu)。实验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光照下,由于金纳米粒子优异的光热转化特性,PNAm-PDAAu凝胶可以发生
潮流能作为一类重要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其开发与利用是缓解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潮流能转换技术具有环境影响较小、技术成熟度高等特点。我国近期大规模潮流能调查与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渤海海峡、浙江舟山海域、福建诸多海湾口、琼州海峡等多处海域的潮流能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潮流能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科学表征潮流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建立一套完整的潮流能资源评估方
重载柴油机作为石油的主要消耗源之一,其整体能效提升对国家层面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在各种柴油机节能技术中,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余热回收技术因其能够较好的兼顾实用性和有效性而备受关注。重载卡车柴油机主要余热源,包括烟气和缸套水,具有余热“质”差异明显,但余热“量”相当的特性。基本有机朗肯循环与这一余热特性并不匹配,因此无法实现对柴油机余热的高效利用。本文开展了有机朗肯循环匹配方法研究,通过对循环结构和循
随着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的凸显,加强内燃机移动源节能减排已成为内燃机工业要面临的当务之急。柴油机因其热效率高、动力性强、功率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在交通运输、农机、工程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颗粒物排放问题仍是制约其未来发展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壁流式DPF已成为柴油机满足现行或即将实施的排放法规中PM和PN排放限值的标准配置。DPF碳烟沉积分布一方面直接影响其压降特性、捕集效率;另一方
提高内燃机热效率,对于降低CO2排放和缓解能源危机意义重大。燃烧过程优化是提高内燃机热效率的重要环节。均质充量压燃(HCCI)可满足清洁燃烧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其热效率成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汽油HCCI内燃机热效率为目标,采用数值模拟为主、试验研究为辅的手段,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了燃烧过程(火用)损失机理以及影响(火用)/功转换的关键因素;为优化燃烧而设计了模型发动机,对实现高热效率及超高热效
中国园林文化是四千多年来华夏文明的重要因子,而在中国园林史学研究中,存在重华夏,轻夷狄的情况,这也就使得辽代园林史的研究一直未受重视。辽代园林一方面体现了契丹族作为游牧民族的人文风情,辽阔草原上契丹族的艺术审美,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原汉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给契丹族带来的影响。辽代园林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相对落后社会文化形态主动向先进文化形态去吸收学习的特征。无论辽代是如何选择吸收借鉴先进汉文化,汉文化对于契
近年来,受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影响,各地对于特色小镇的探索如火如荼。特色小镇发展已经成为城乡统筹的重要环节与抓手,其空间发展亦呈现多样化态势。然而,由于部分特色小镇在未经充分论证基础上匆匆上马而出现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特色小镇千篇一面,产业发展趋同,文化传承遗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而这些问题均与空间载体的发展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研究基础并取得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