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研究主题,基于对茗乡农村基层党建改革的背景和实践的考察,解释和说明农村基层党建及基层治理改革的原因和成效,总结农村基层党建与农村基层自治的内在关联,并归纳执政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逻辑及其发展方向。基层治理转型中的党建与自治困境,不仅制约了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功能,也制约了基层自治的发展,成为包括农村党建在内的基层治理改革的原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即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能力,激活农村基层治理组织在村民自治体系中的角色功能,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茗乡以制度建构创造农村基层自治的实现形式,按照群众自愿、适度规模原则,撤销村民小组,重新划分村庄,再造自治单元;设立村庄理事会,培育自治载体;通过明确村庄理事会工作职责和考评程序,强化自治功能。同时,茗乡以制度整合实现党的有效领导,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激活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吸纳农村社会自主力量。此外,茗乡还通过明晰组织关系,规范运作机制,加强党委政府、村庄理事会和农村居民的互动合作,实现党建引领基层自治的制度衔接。改革后,茗乡在主体参与、经济基础、公共事务、社会和谐等方面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在组织体系、组织功能、组织能力等方面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建的社会化。特别是相较于国内其它地方的探索模式,茗乡改革在制度建构、制度整合和制度衔接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当然,茗乡改革也存在着基层创新的可持续性、再度行政化的可能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自主性等局限与风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执政党与社会关系层面呈现出新特点,即执政党与社会之间形成了互动合作关系,且执政党在这一互动关系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这成为基层治理转型的发展方向。而要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则需要培育“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基层治理载体,健全“政社协作、党群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长效服务、可续发展”的激励保障政策,创新“共生共强、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