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交际场合。模糊语言增加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加委婉、含蓄、礼貌,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效率,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模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被广泛地应用于外交活动中,如外交谈判、对外宣传、发布公告、回答敏感话题等等。外交活动中的语言表达直接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利益。因此外交语言十分讲究技巧和措辞,模糊语言便是其中的一种,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论文运用关联理论对模糊语言在外交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特殊功能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证明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策略在外交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提高外交家语言表达效率及表达力度、缓解紧张关系、表达立场维护利益、保留信息等等。因此如何灵活准确运用模糊语言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上述诸多场合中,翻译(包括笔译和口译)必不可少,对于扫除交际活动中的语言障碍和对话的成功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翻译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外交的成功与否。然而由于其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含糊性、灵活性及其特殊功能,外交模糊语言也给译员提出了很大挑战。
其中外交场合中口译十分频繁,有关这方面的口译研究资料容易获得,而且交替口译过程更具可视性以及可划分性,所以论文着重研究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汉英交替传译,并采用大量记者招待会中的实际语料作为研究对象。我们试图从关联理论视角解释外交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并结合吉尔的交替传译模型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外交模糊语言交替传译的过程。在模糊语言的交替传译中关联理论所提出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出现两次。在理解过程中,译员推理出原语发话者的意图,即发话者想要对听话者做出明示的一系列的假设,这些假设可以在他的话语中找到依据。这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语言输出阶段,译员作为发话者对目的语听众做出明示,此时他/她所想要明示的假设就是原语发话者所试图明示的内容。在做出明示的同时译员已经考虑到他/她所输出的话语要让目的语听众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最佳语境效果,而这也是原语发话者所要达到的语言输出目的。论文以记者招待会中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实际语料为实例,对其中的模糊语言及其交替传译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译员以及如何交替传译各种外交模糊语言提出建议以期有效提高交替传译的质量。
论文试图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外交活动中的模糊语言进行研究,并结合吉尔的口译模型对模糊语言的汉英交替传译做尝试性研究。论文尝试同时从关联理论研究外交模糊语言及其汉英交替传译过程,其中研究语料全部来自记者招待会。然而模糊语言频繁使用在各种外交场合中,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更广泛的语料支持以及更多的努力介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于同声传译的需求也更加紧迫。此外,在研究交替传译外交模糊语言的过程时借用吉尔的交替传译模式从关联理论角度进行阐述,如何将吉尔的交替传译模型和关联理论更好的融合还需要研究者更多的探索。论文着重研究外交模糊语言的汉英交替传译过程,因此,对于研究外交模糊语的英汉交替传译以及同声传译过程也期待更多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