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反贫困和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2014年,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按照最低收入线和“两不愁三保障”的识别标准与要求,全国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达7017万人。从贫困人口空间分布来看,大多数集中于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贫困面更大、贫困程度更深,脱贫攻坚难度更大。从致贫原因来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具有多样性。经过精准识别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因学、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土地和缺水九种。致贫原因的多样性要求精准扶贫治理方式必须精准化和多元化,为实现精准化和多元化的贫困治理,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提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思想,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政策的提出为解决贫困人口致贫原因指明了方向。贵州省位于我国西部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和脱贫攻坚工作具有典型性。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多,2015年,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3万,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8.8%。二是贫困程度深,2015年,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14.04%,全省88个县市中有50个国家级贫困县,占比56.82%;78个县市有脱贫攻坚任务,占比88.64%。三是贫困区域差异性大,全省有3个贫困集中连片区,分别是滇黔桂石漠化区、乌蒙山区和武陵山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于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殊困难地区,2015年贫困人口58.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6.5%,是贵州区域性贫困的典型代表,黔南州既有自然环境脆弱造成的物质发展基础差,又有多民族聚居形成的传统文化经济结构的制约,本文以黔南州为研究区,分析建档立卡农户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五个一批”之间的关系以及脱贫户脱贫效果等都具有省域范围内的典型意义。为此,本研究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并基于精准扶贫理论、多维贫困理论、恶性循环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以黔南州瓮安县、龙里县、贵定县、独山县和都匀市作为研究区,有效开展了对1431户建档立卡脱贫户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脱贫路径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州脱贫户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脱贫路径有效性很高,样本农户已经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条件,脱贫路径清晰。但是,脱贫稳定性存在一定问题:产业帮扶增收效果不明显;劳动技能培训时间短、内容简单,实用性不强;慢病救助比例低,农户健康意识差;部分危房改造质量不高,危改农户满意度较低;易地搬迁农户增收比较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增强产业扶贫“造血”功能;丰富职业培训内容,规范培训程序;加强慢病救助,增强农户健康意识;严格执行危改标准,提升危改质量;着力解决搬迁农户的就业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