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住宅地面做法研究——以明清合院式住宅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ol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面是住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舒适环境的重要要素。而地面的透气、隔潮或排水等问题的处理是其做法的技术难点。明清合院式住宅的地面做法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就。  本文首先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列举了不同时期地面材料及施工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明清时期建筑技术的基本成熟,使得工匠可以通过对土、木、砖、石等普通材料的构造处理,来满足建筑地面的各式使用需求。其次从调研实例出发,总结合院式住宅不同部位地面的用材原则及构造做法,分析了室内外地面的使用重点及做法选择原由,并重点讨论了地面排水组织等问题。进一步地,总结了以架空、多层材料叠加等构造处理满足隔潮、保温、降温、防虫的技术成就及施工方式。最后本文从历史、地域、技术等方面综合分析传统地面做法的构造合理性与不足、不同区域的做法相似性与选择多样性等问题,并结合当下保护修缮中的现实问题,提出适当保护的建议。  本文的贡献在于:深化了对传统住宅技术成就的认识,系统总结了合院式住宅地面的做法,相关的文献解读和一手案例、资料的分析整理,为传统合院式住宅的修缮、保护和科学传承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我国严寒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水平较低
城市古建筑对定义一座城市与城市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一座城市进步的主要特征。城市古建筑的主要贡献是展示城市的历史遗产,社会居民互动,一座城市历经岁月变迁所沉淀
20世纪初,闽南的华侨在参与家乡的建设中,主动地引入了外来的建筑文化。绝大多数洋楼均为华侨的建设,而华侨作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作用也于洋楼的建筑性格中得到了体现。特殊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镇发展经历了数度变迁。2000年以来,随着对城乡二元体系的越来越清楚的认识与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政策也频繁出台相应改革措施,由农业税收改革到新一轮土地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最大数目的人口,这就导致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如社会人口压力巨大、城市化发展不均匀分布、大量人口向发达城市集中等问
流动人口作为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群体,其职住及通勤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然而作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规划角度解析流动人口的职住空间及其就业
该文旨在从零售商学、建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中交叉相关部分,对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组织的内容、结构和规律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规划实践.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伴随着如火如荼展开的城市建设活动,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环境也遭受了破坏,城市本身也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此外
该篇论文从清真寺产生的宗都背景-伊斯兰教出发,详细的论述了它的产生和发展以 及伊斯兰建筑特点,为接下来的有关清真寺方面的讨论打下了伏笔,然后分别论述了中国和也门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