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早抽薹突变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起源于中国,其生态类型繁多、食用方式多样,是中国及东亚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蔬菜作物。抽薹开花影响大白菜叶球和花薹的形成,是白菜类蔬菜重要的农艺性状。在结球白菜生产中,未熟抽薹会严重影响叶球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选育耐抽薹品种是结球白菜重要的育种目标。但是,对于以花薹为产品器官的白菜苔品种来说,苗期过后适时抽薹,又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大白菜抽薹开花受植株体内复杂的遗传网络精细调控,克隆其中的关键基因,对于实现这一重要性状的遗传调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EMS诱变结球白菜DH系‘FT’的萌动种子,创制出13份稳定遗传的早抽薹突变体,从中选出7个表型相近的突变体进行等位性检测。选择其中的ebm6、ebm5-1和ebm5-2等3份突变体为试材,各自构建F2分离群体,利用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开发的Mut Map和BSR-seq等基因定位方法,对相应的早抽薹突变基因进行了定位和功能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白菜早抽薹突变体的创制利用0.8%的EMS水溶液诱变处理结球白菜DH系‘FT’的萌动种子,创制出13份稳定遗传的突变体,从中选出7份表型相近的材料进行等位性检测,半轮配结果表明,有2份杂交后代表现出与双亲一致的抽薹表型,说明其突变基因是等位的,其它5份突变基因是非等位的,分别命名为ebm5-1、ebm5-2、ebm6、ebm7、ebm8、ebm9和ebm10。该7份稳定遗传的早抽薹突变体较其野生型‘FT’明显提早开花。遗传分析表明,7份突变体的早抽薹性状均属于核遗传,由单隐性基因控制。2.利用Mut Map技术鉴定到早抽薹突变体ebm6的候选基因用早抽薹突变体ebm6与其野生型‘FT’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利用Mut Map技术结合KASP验证,鉴定筛选到候选基因Bra A02g003340.3C,其拟南芥同源基因为At FLC2,遂命名为Br FLC2。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ebm6的Br FLC2基因在第1个外显子的第52bp处发生了C→T的单碱基替换,使得密码子CAA(谷氨酰胺)变为终止子TAA,导致翻译提前终止。FLC2是一个开花转换抑制因子,编码MADS-box蛋白。3.利用BSR-seq技术定位到早抽薹突变体ebm5-1和ebm5-2的候选突变基因利用早抽薹突变体ebm5-1和ebm5-2分别与奶白菜高代自交系‘K20’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利用BSR-seq技术,将早抽薹突变基因Brebm5-1和Brebm5-2定位到A07染色体的一个重叠区域,验证了突变基因等位性检测结果,说明Brebm5-1和Brebm5-2属于等位基因。进一步开发分子标记,精细定位突变基因Brebm5-1。利用F2群体中的1741株早抽薹表型植株缩小定位区间,最后将突变基因Brebm5-1定位在A07染色体的In Del18和In Del45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56.24 Kb,区间内共有10个基因。4.通过亲本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Brebm5-1的候选基因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突变体ebm5-1和野生型‘FT’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在定位区间内筛选早抽薹突变体ebm5-1与其野生型?FT?之间的SNP。在ebm5-1中只在Bra A07g040740.3C基因的第17外显子的6736bp处发生了1个非同义突变(G→A的单碱基替换),因此,预测Bra A07g040740.3C(Br SDG8)为早抽薹突变体ebm5-1的候选基因,其编码组蛋白甲基转移酶。5.利用等位基因突变体ebm5-1和ebm5-2验证了候选基因Br SDG8的功能克隆ebm5-1的等位基因突变体ebm5-2的Br SDG8基因全长,测序发现其Br SDG8基因上有一个SNP变异,即在第12外显子的5437bp处发生碱基G缺失,导致翻译过早终止,说明Br SDG8调控了突变体ebm5-1和ebm5-2的早抽薹表型。本研究创制出的7份大白菜早抽薹突变体,是研究大白菜抽薹性分子机制的珍贵材料;定位和克隆的2个早抽薹突变基因Br FLC2和Br SDG8,为最终揭示其在大白菜抽薹调控网络上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地膜覆盖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中的重要技术措施。秋季覆膜作为在春季覆膜基础上通过延长覆膜时间而构建的地膜覆盖方式,其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具有缓解春季干旱的作用而呈现出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然而,目前关于秋季覆膜对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以及团聚体和微生物对其影响机理尚未得以揭示,并且对土壤碳进行系统的机制分析对构建低碳型地膜覆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利用位于辽宁阜新的四年观测试验,对比研究裸地不覆膜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利用秸秆资源,杜绝秸秆资源浪费和焚烧现象,但是由于秸秆不易腐烂,留在地表影响播种质量和出苗率,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增加等不良现象。东北棕壤土区耕地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模式和长期高强度开发,导致土壤耕层出现了“浅、实、少”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相关专家提出结合秸秆还田和构建合理耕层结构的秸秆深埋还田。秸秆深埋还田既能培肥地力又能提供良好的播种环境,形成结构合理、深厚、肥沃的耕层提
盐胁迫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着生物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耐盐胁生物学研究对揭示耐盐调控机制以增强经济作物耐盐性的分子育种改良,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有关耐盐生物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植物学方面。海洋红酵母由于长期生存于高盐的海洋生态环境也一定已经进化出应答和抵抗盐胁迫的物种特异性调控机制。然而,有关海洋红酵母的耐盐机制的研究却甚少。因此,本文以一株掷孢酵母属海洋红酵母为材料,对其进行了盐胁
随生活节奏加快,鲜切产品的方便特性迎合了现代人群的需求并且丰富了农产品加工产业。大部分鲜切果蔬需生食,这就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几率。因此,杀菌处理是鲜切产品包装售卖前最为关键的环节。化学杀菌法的低成本及易使用的特点是其他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应用也最为广泛。化学杀菌剂分为氧化型和有机酸两大类。在鲜切产品杀菌过程中,通常只使用一种类型的化学杀菌剂,杀菌效率有限。臭氧和大部分有机酸被FDA认定为”一般认
蓝莓,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spp),其果实呈蓝色,近圆形,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研究表明,蓝莓果实对人体具有许多健康的益处,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慢性疾病与人体中产生的自由基有很大的关系,蓝莓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主要来源于蓝莓中的多酚类物质。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癌症、退化性关节炎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因此研究蓝
温室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蔬菜生产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得以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对温室的优化与改造也在同步进行,目前为止,温室已经历三代的优化,在第三代节能型日光温室的基础上,伴随着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能源与环保问题,高度自给自足型的生态型温室应运而生,然而针对生态温室的辅助加温问题仍然在探索中。基于农业生物质废弃物阴燃产热原理的燃池辅助加温系统,高度的契合生态温室理念,用其对生态温室进行辅助加温,不仅有益
蓝靛果(blue honeysuckle,Lonicera caerulea L.)属忍冬科植物,富含多种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既往研究发现,蓝靛果多酚提取物对心脏、肝脏、肾脏具有保护作用,而对于肺部疾病研究较少。矽肺是由于在职业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职业性肺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肺部炎症和进展性肺
为了明确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探讨生物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机理,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析比较了不同生物炭及其水溶性成分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并采用盆栽试验技术,在灭菌的土壤中引入生物炭和解磷/钾微生物,通过生物炭和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影响的差异性分析,探究生物炭与微生物互作对作物生长促进作用的机理,随后从生物炭改良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能够合成吲哚乙酸
体细胞胚发生对于野生百合资源保存与种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生长素对于体细胞胚发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而生长素转运是外源生长素发挥功能的第一步,但生长素转运如何调控体细胞胚发生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筛选并挖掘细叶百合中生长素转运相关基因,并探究其在细叶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调控功能,为阐明生长素调控百合体细胞胚发生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挖掘影响百合体细胞胚发生的关键因素,对
叶片是植物最重要的光合器官,也是一些蔬菜的产品器官。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储存营养的功能,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叶片的典型特征主要涉及形态、大小和颜色三个方面,叶片功能基因组学多以上述三种特征性状的突变体为试材开展研究。大白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随着2011年大白菜基因组序列信息的释放和此后两次大规模完善,大白菜基因组的研究重点已由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组学。本研究以大白菜DH系‘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