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发蒸腾量发生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中,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水文循环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水文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单点尺度蒸发蒸腾量研究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不断推进,单点尺度蒸发蒸腾量计算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区域蒸发蒸腾量定量计算势在必行。本研究以遥感(RS)数据、地面观测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为支撑,计算了无定河流域2001-2003年晴天日蒸发蒸腾量。主要内容包括:(1)数据的处理收集无定河流域2001—2003年连续3年的气象资料、遥感资料以及GIS背景数据库,通过数据质量检测筛选,提取数据质量可靠天数。然后,将气象资料用样条插值法在时间上进行插值,得到每小时值,以便与卫星遥感数据在时间上匹配。接着,再将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在空间运用距离平方反比法进行空间插值,使得插值后的气象要素空间分辨与遥感数据空间分辨一致。从NASA网站上下载定购MOD11、MOD13及MOD43,下载的数据是*.HDF格式,为模型输入方便,运用MRT、ArcGIS等软件对其进行重投影转换和几何校正,将数据转换成*.ASC文本格式。(2)模型的改造与验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Nishida模型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主要包括:1)补充了土壤含水量对区域蒸发蒸腾量模拟的影响;2)据可利用资料,改变了冠层阻力模型和空气动力学阻力模型的表达形式;3)利用植被覆盖度分解MODIS遥感地表温度为表层土壤温度和植被冠层温度。改进后的蒸发蒸腾量模型由三个子模块组成:地表可利用能量子模块、裸土蒸发比子模块以及植被蒸发比子模块。首先用2001-2002年晴天中国科学院禹城生态试验站Lysimeter测量日蒸发蒸腾量验证模型,模拟值与测量值R2达到0.61。随后,用该模型计算了无定河流域日蒸发蒸腾量。(3)模拟结果与敏感性分析无定河流域模拟结果表明,该流域日蒸发蒸腾量存在较强的时空变异性:从时间上来看,5月以前和9月下旬以后日蒸发蒸腾量一般不大于3mm,主要在2—3mm之间变化,而8月到9月上中旬日蒸发蒸腾量则在3—5mm之间。从空间上来看,河谷附近蒸发蒸腾量明显高于农田和林地蒸发蒸腾量,东南部显著高于西北部。日蒸发蒸腾量的频率分布也有较强的规律性,非生长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日蒸发蒸腾量多在2—3mm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