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均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就。伴随着这—“中国式增长奇迹”,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无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或者政治体制改革中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们通过自身的投资为本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支撑,从而使得中国在整体经济表现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整体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地方政府在财权和事权划分上进一步与中央政府保持相对独立。因此,伴随着经济自主性地位的不断提高,为了避免本地经济租金被区域外地方政府所共享以及为地方官员在晋升激励的“锦标赛”中获得良好的绩效支撑,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又依据其行政力量通过设置各类地区性行政垄断壁垒以有效地限制外部竞争,进而为保护本地经济增长和就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然而,一个有趣的问题却是,地区性行政垄断制度本身并不增加地方政府的效用。因为,即使地区性行政垄断措施保护了当地就业和财政收入,但如果没有经济增长作为支撑,就业和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作为经济层面因素,地方政府投资是其影响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经济发展又为维持作为制度因素的地区性行政垄断提供了可靠保障。为了厘清作为中国经济生活重要主体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本文试图通过将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及经济增长的长期有效性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以期通过经验研究为转轨时期特定的地区性行政垄断制度,地方政府特定投资行为以及“中国式奇迹”的经济增长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依据1994—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及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而得出的结论是:现阶段地区性行政垄断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而且对绝大多数省份而言地区性行政垄断促进了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地方政府投资具有正U型影响,且二者关系处于正U型下降通道中。就现阶段而言,地方政府投资及地区性行政垄断因素均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并且二者具有明显替代效应,即为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自身投资以促进本地企业的就业水平和竞争能力,从而从经济上对区域外企业形成挤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置行政性垄断壁垒以限制区域外企业对本地企业的竞争。但是,长远来看,地区性行政垄断措施不利于全国整体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政治租金的获得损害了经济效率。本文分为引言、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实证分析及检验、结论五大部分。引言部分(第一章)引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文章结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了简要说明。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部分(第二章)分别从财政分权、地区性行政垄断及其他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影响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简要的评价。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部分(第三章)对本文实证分析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计量模型及数据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实证分析及检验部分(第四章)以第一章的逻辑框架及第二章的理论背景为基础,运用各种计量经济学工具,实证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及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论部分(第五章)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有效性及发挥国内市场整体规模经济效应进行了相应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