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加强,构建可持续和自维持运行的生物电化学废水处理系统成为了各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命题。本研究选用好氧反硝化菌作为目的菌株,结合固定化技术构建菌藻微生物燃料电池(Photosynthetic Microbial Fuel Cell,PMFC)处理氨氮废水,旨在利用菌藻相互作用促进氮素的转化,并减少处理过程中中间产物的生成,将生物电化学系统与生物间相互作用联系起来,以期可以利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加强,构建可持续和自维持运行的生物电化学废水处理系统成为了各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命题。本研究选用好氧反硝化菌作为目的菌株,结合固定化技术构建菌藻微生物燃料电池(Photosynthetic Microbial Fuel Cell,PMFC)处理氨氮废水,旨在利用菌藻相互作用促进氮素的转化,并减少处理过程中中间产物的生成,将生物电化学系统与生物间相互作用联系起来,以期可以利用生物间相互作用保证系统的自维持运行效果。本研究将菌株与微藻混合制备成固定化小球作为阴极接种微生物构建了PMFC,探究系统的产电性能以及系统的脱氮能力,同时对菌株的转化氮素的机理与特性进行了探究。最后,通过改变系统的初始生物量接种量、初始进水浓度及菌藻配比等因素,探究不同因素对体系的不同影响。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添加石墨对固定化小球进行优化,探究了石墨添加前后小球对氨氮的转化效率,发现石墨的添加对菌株转化氨氮的效率没有产生影响,结合扫描电镜和渗透性实验进一步对固定化小球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包埋了菌藻的小球其菌株和微藻均匀且紧密地分布在小球中,石墨的添加对小球的多孔结构没有明显影响,说明小球内部的微生物能够与废水中的物质顺利进行反应,还能有效地限制菌藻的流失;对菌、藻、菌藻混合体系对氨氮的去除效率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菌藻混合体系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菌、藻。(2)使用固定化菌藻小球构建PMFC系统,探究了其产电效率,结果显示本体系的开路电压为0.66V,最大功率密度约为0.15W/m~3;监测了系统中氨氮及其中间产物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168h的处理,大部分氨氮被去除,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硝酸盐,而几乎没有亚硝酸盐的产生,说明废水中的NH4+-N大部分转化为N2被去除。通过动力学分析了菌藻小球去除NH4+-N的效率,可知其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3)通过对以不同氮素为唯一氮源的菌株生长阶段进行精确的划分,结合各氮素浓度的实时变化情况,对菌株的脱氮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探究菌株的脱氮途径,结果显示,本实验所选枯草芽孢杆菌对NH4+-N、NO3--N和NO2--N均有去除效果,在48h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其能在利用NH4+-N的同时以NO3--N和NO2--N作为底物进行代谢,说明该菌株可以进行同步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判定其脱氮途径为完全硝化反硝化。最终经过48h处理后其对NH4+-N、NO3--N和NO2--N的转化效率分别为80.78%、70.19%和78.63%。(4)通过改变初始生物量、进水浓度和菌藻配比探究不同条件下PMFC体系对氨氮去除效率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所构建的体系,初始生物投加量10%、初始进水浓度为50%、菌藻混合比为菌:藻=3:1时氨氮去除效果达到最高值,最大去除效率为91.42%。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对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在线化、精细化的特征可以在提高行政效率、确保行政决策公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行政权三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三部分,在这三部分中分别融入人工智能的手段和要素,逐步进行数据积累、数据开放共享,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挖掘和运用,创新依法行政的模式,对持续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粘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在免疫应答、器官发育、细胞通讯等许多生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作为多种疾病的作用靶点。已知粘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能够通过自身蛋白水解过程而发生自我激活,主要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自水解诱导结构域中G蛋白偶联受体自水解位点发生自水解作用,从而去除受体胞外侧的抑制性自水解诱导结构域,释放的柄肽结合并激活受体,引起下游信号转导。但由于目前结构信息的缺乏,粘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的激
氮循环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大量氮、磷营养盐的排放,氮素循环严重失衡,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问题。大庆大明湖近年的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其具有水力停留时间长,污染物截留比高等特点,导致湖泊沉积物积累大量污染物成为内源污染源,使氮素释放至上覆水中造成二次污染。本研究采用大庆大明湖的沉积物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对于化疗、光热疗法和免疫疗法等癌症治疗方式,肿瘤组织中治疗的浓度是决定治疗效率的关键因素。鉴于此,开发靶向给药系统对于选择性地将药物递送到肿瘤区域具有重要意义。各种类型的纳米材料已被广泛用作药物载体。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增强药物的细胞摄取,并且很容易通过靶向分子发挥作用。但肿瘤间质液压力升高,纳米材料很难通过被动扩散穿透肿瘤组织。因此作为生物载体,细菌可以在
<正>列表推理策略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列表格来收集整理信息、研究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思路、推算求解问题的一种直观解题方法。这种解题策略,一方面非常简洁明了地呈现数学信息,便于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帮助学生很容易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思维对象非常直观形象,大大缓解了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正确解决问题。因此,
我国是食用菌大国,食用菌的大量生产带来了菌糠处理难的问题。通过蚯蚓堆肥对菌糠进行资源化成为菌糠处理的重要措施,而关于堆肥产物菌糠蚯蚓粪对作物生长、品质及土壤特性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因此,本研究以菌糠源蚯蚓粪为材料,将菌糠源蚯蚓粪应用于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中,探究其对作物生长与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同时将菌糠源蚯蚓粪与鼠李糖脂配施,对开发蚯蚓粪鼠李糖脂生物药肥的可能性进行初步探索。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结合我国当前固废管理的生活垃圾产量预测实际需求,本文挖掘了个人特征、城市地区特征与生活垃圾产量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面向个人和城市的生活垃圾产量用户画像;对个人生活垃圾日产量、城市尺度地区生活垃圾日产量、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进行了预测,并对模型进行了准确性和普适性评价。随着近年来数据的大量增长以及各地数据平台的发展成熟,关于城市各项数据特征都可以在线上平台方便地获取及调用,不同领域之间的数据协调获
城镇污泥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副产物,对其进行绿色低碳处理处置已然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热点话题。厌氧消化作为我国主推的污泥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运行中存在产气效率低,且易受底物化学性质影响的问题。此外,基于污泥与其他有机固废构建的高效共消化体系目前尚未得到有效重视。事实上,将城镇污泥与农业秸秆进行共消化可实现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消化底物的碳氮比并提升产气性能。然而,当前研究中污泥厌氧共消
作为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沈阳市农村土壤整体生态环境不佳,造成农业用地环境质量数据缺乏,因此沈阳农村地区土壤污染不容忽视。以土壤污染评价研究为切入点,对沈阳市农村地区的40个土壤采样点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对采样区域内的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污染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其中理化性质包括:p 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三项,其中重金属包括: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八项。通过Arc GIS中IDW反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用水量的急剧攀升,而水质恶化、极端气候等造成可用水资源量的日益下降,用水量与可用水资源量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关系使水资源短缺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基础,科学而全面的水资源短缺评价对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进行水资源短缺风险预警以及辅助决策者制定水资源综合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SWAT模型模拟岷江流域水资源量,将模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