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影响胃癌淋巴管密度及VEGF-C表达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内外研究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Hp)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胃癌标本中D2-40的表达情况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LVD),改良吉姆萨(Giemsa)染色法联合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检测Hp感染,分析H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Hp感染与LVD、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在5%O2,10%CO2,85%N2气体环境下37℃,恒温培养Hp国际标准菌株SS1,不同浓度(104、105、106、107cfu/ml)Hp与胃癌细胞SGC-7901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免疫组化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分析Hp感染胃癌细胞VEGF-C表达与时间、浓度的关系。结果:1HHp感染胃癌标本Hp阳性率为66.25%。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Hp感染与胃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2 D2-40染色计数LVD Hp阳性胃癌标本LVD(16.33±6.89)高于Hp阴性胃癌标本LVD(9.10±±3.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胃癌标本中LVD(x±s)与胃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3Hp培养经划线接种于培养24小时可见极少量针尖样菌落发育,72小时后菌落达到最多可见圆形、光滑突起、边缘整齐、半透明菌落发育,培养时间延长未见菌落增多但可见球形变菌落增多。革兰染色阴性,呈弧形、S状或短杆状,氧化酶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阳性。4 VEGF-C的表达处于生长对数期的胃癌细胞VEGF-C表达的阳性百分率为61.98±0.71%,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VEGF-C表达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不同浓度的Hp菌液共同培养,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VEGF-C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培养时间相同时随着Hp菌液浓度的增加VEGF-C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胃癌组织淋巴管主要密集分布在肿瘤边缘组织中,管腔不规则,部分管腔可见肿瘤细胞,且与淋巴结转移及Hp感染有相关性。有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LVD值与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关系。Hp阳性组LVD值、淋巴结转移率高于Hp阴性组。说明Hp可能致使胃癌组织中LVD值增高,Hp感染可能促进胃癌的淋巴转移。2Hp对培养基、培养环境要求苛刻,且培养时间长,这严重限制了对H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深入对Hp培养的研究可能在Hp的致病作用及细菌耐药、指导Hp根除的抗生素选择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体外培养Hp研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能避开体内复杂的多种介质、细胞因子等影响,对Hp在胃癌中的作用的研究有较大的价值。本实验Hp菌液能促进胃癌细胞的VEGF-C表达且与Hp的浓度,共同培养的时间有关,Hp的浓度越大VEGF-C的表达越多,Hp的浓度一定时共同培养时间越长VEGF-C的表达越多。说明Hp促进胃癌细胞的VEGF-C表达并且有时间、浓度的依赖性。推测Hp促进胃癌的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胃癌的淋巴转移,并且与Hp感染的时间及Hp感染的程度有关,早期根除胃癌患者Hp可能对减少胃癌的淋巴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正> 今年2月16日至25日,省退伍办会同省政府法制局、省计委综合计划处组成联合考察组,赴湖南、湖北、安徽三省,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退伍安置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考察。三
随着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提升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1日收入本院的68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