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梢斑螟对油松球果挥发物的EAG反应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ng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是我国松属针叶树重要的球果和枝梢害虫。在我国北方主要危害油松球果,特别是结实期的油松种子园、母树林,受害最为严重。目前,对松果梢斑螟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化学防治研究报道较多,但从化学生态学角度研究油松挥发物与松果梢斑螟危害方面,还没有报道。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寄主挥发物化学分析和活性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松果梢斑螟寄主选择活性成分,结果如下: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松果梢斑螟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受器。松果梢斑螟成虫触角上分布有7种类型的感受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和钟形感器。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为Ⅰ型和Ⅱ型,腔锥形感器分为无缘毛腔锥感器和具缘毛腔锥感器。观察结果显示,松果梢斑螟的雌雄虫触角的形态差异明显,感受器类型也有所不同。鳞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只在雄虫触角上有,雌虫则没有。在触角的鞭节上,分布的感受器最为丰富,约占感器总数的95%左右;其次为梗节上的感器,约占总数的3.5%,柄节上的感受器最少,约占总数的1.5%。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松果梢斑螟触角对其寄主挥发性物质的电生理反应。虫害油松球果挥发物的EAG反应明显高于康健油松球果挥发物的EAG反应,雌蛾反应尤其敏感。通过对6种萜类化合物及不剂量的EAG测定结果可知,雄蛾的EAG反应值最高,其次是未交配雌蛾,已交配雌蛾最低。松果梢斑螟成虫对β-香叶烯、D-柠檬烯和萜品油烯的反应最为敏感,其次是1R-(+)-α-蒎烯、(+)-β-蒎烯,反石竹烯最低。当浓度为0.1μg剂量时,梢斑螟已交配雌蛾的EAG反应值达到最大,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敏感区。松果梢斑螟雌、雄蛾对不同混合组分样品的EAG反应结果表明:梢斑螟已交配雌蛾对α-蒎烯+β-香叶烯+ D-柠檬烯这个混合组分样品的EAG反应最强烈,β-蒎烯在组合中起抑制作用,α-蒎烯在各组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β-香叶烯和D-柠檬烯起增效作用。松果梢斑螟成虫对非寄主挥发物EAG反应结果表明:雌雄蛾之间的EAG反应值变化也很明显,反-2-己烯醇和乙酸丁脂的触角电位反应最高。本研究比较了松果梢斑螟触角感受器类型和分布特点,探讨了寄主挥发成分对松果梢斑螟的作用,初步确定了松果梢斑螟成虫驱避剂和增效剂,为松果梢斑螟的化学信息调控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是美国研究开发的新型乙烯受体抑制剂,常温下为气态,具有无毒、作用不可逆、有效浓度低、高效、环保及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国外已应用于果
坡面是侵蚀的基本单元,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形成发展的下界面因素之一,它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直接影响到土壤侵蚀的变化。研究不同坡形的坡面土壤侵蚀规律,对于认识坡面土壤侵
本文选择了成都市两个有代表性公园为研究对象,浣花溪公园和塔子山公园,在公园内选取十个研究样地,采取群落调查法对研究样地中树木的种类,灌幅,高度等做了调查记载,分析了群落的物
土壤种子库是存在于土壤表面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研究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土壤种子库是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对植被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中可供利用的信息总量在高速增长,这些为不同应用系统服务的信息都存储在不同的数据源之中,其管理系统也各不相同,这些信息包括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而且近年来遥感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积累并且每天都在生产出大量的遥感数据、包括图像数据和元数据,以往这些数据都被存储在光盘、磁带等介质上保存起来等待用户索取,而随着遥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
本研究以毛竹林土壤和毛竹笋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经营干扰条件和不同坡位条件下的毛竹林土壤养分和竹笋锌及其它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毛竹林土壤养分与竹笋锌含量之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重要的乡土速生针叶树种,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探索该树种的离体繁殖技术,建立快速繁殖体系,对该树种的遗传改良研究和开展基因工程研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