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以农为本,新中国明确向世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改革是先锋,农业成就最辉煌,农民是功臣,国家似乎比任何时候都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但是,“三农问题”依旧长期存在,甚至更加复杂,似乎是个不治之症。各级党委、政府都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治农之策和励农之举,虽有分歧和冲突,但也不乏共鸣和共识。本文就是在分析和借鉴学术界关于“三农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着眼点放在了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上。文章重点研究了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状况的五个发展阶段,即农牧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期(1978-1984年);农牧民收入波动增长期(1985-1991年);农牧民收入反弹回升期(1992-1999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率明显下降期(1999-2003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率回升期(2004年至现在)。经过对各年度数据的综合分析,笔者指明,农牧民人数太多和收入结构单一、非农产业落后等是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而农牧区组织结构不合理、国家多年的城市化工业化倾向等是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在分析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基础上,笔者提出两项必须相结合的对策,一为增收,一为减负。文中特别提出加强农牧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并将“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特色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好扶贫攻坚战和提高农牧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农”等作为增收的有效途径。增加农牧民收入应不断拓展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减负意味着增收,为此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是在当前农牧民增收难的情况下,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另一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