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使位于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接合部的云南,日益强烈地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合作潮流的冲击。云南于1992年加入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作为次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旨在对云南省对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 Mekong Sub-region,以下简称GMS)出口商品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定性及定量的方法系统的对云南省与GMS地区之间出口商品进行分析,在分析总结云南省对GMS地区出口商品结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云南省对GMS地区出口商品结构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云南省今后的贸易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与出口商品结构相关的贸易理论,具体有:亚当·斯密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在对已有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出口商品内部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出口情况,对出口商品总体情况进行研究。定量方法主要采用了产品集中度指数、劳伦斯指数、结构收益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分析上述指数基础上,对工业制成品内部的RCA指数进行了分析,旨在观察云南省对GMS地区工业制成品内部出口情况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把出口商品与云南省支柱产业相联系,运用RCA指数对支柱产业相关产业产品出口情况进行研究,思考云南省对GMS地区出口是否对产业集群的产生起到辐射作用。基于对历史数据实证分析所得到的结论,笔者总结出云南省对GMS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出口商品过多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产品;2、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3、优势产业的发展不能带动相关产业出口商品数额的增长;4、云南省生产能力制约了云南省对GMS地区出口;5、云南省出口商品结构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应变能力差;6、云南省所处贸易环境不利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最后一部分,结合云南省具体情况,笔者对云南省对GMS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加强产业集群建设,以云南省支柱产业产品出口带动相关产业产品发展,以制造业产品为支撑优化云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建设贸易便利化环境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