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然后给予外源性重组脂联素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动态观察脂联素对脓毒症大鼠干预后不同手术时间点血清降钙素原(PCT)、肝功能标记物(ALT、AST、TBIL)及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变化的影响,并对接受干预后的模型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和形态变化进行记录分析,初步探讨脂联素干预对脓毒症大鼠肝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健康Wistar待实验大鼠54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及脂联素干预组(APN+CLP),每组18只,每个大组大鼠根据实验观察时间点再随机分为(3h、6h、12h)3个亚组,每组各6只。Sham组大鼠无菌剖腹后,分离盲肠,翻动盲肠,原位回纳后关腹,不对其行盲肠结扎及穿刺术,其余两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和穿刺术制备脓毒症模型,APN+CLP组大鼠CLP模型成功建立后立即行腹腔注射脂联素600ug/100g。CLP模型建立完成后,分别于术后3h、6h、12h采集血标本,用于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肝功能标记物(ALT、AST、TBIL)及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各观察时间点采血后立即处死大鼠,无菌取出完整肝脏,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实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以上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P>0.05。结果:各组大鼠术后不同观察时间点血清肝功能标记物(ALT、AST、TBIL)变化:CLP组和APN+CLP组各观察时间点血清ALT、AST、TBIL浓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与Sham组相比,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APN+CLP组各观察时间点血清肝功能标记物浓度较CLP组均明显下降(P<0.05);各组大鼠不同观察时间点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变化:CLP组和APN+CLP组在术后3h血清PCT水平即有所升高,但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至CLP术后6h才显著高于Sham组(P<0.05),术后12h仍持续升高,但APN+CLP组术后6h、12h血清PCT浓度较CLP组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变化:与Sham组相比,CLP组和APN+CLP组各观察时间点肝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APN+CLP组各观察时间点较CLP组均明显降低(P<0.05),除Sham组外,其余两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因子均在术后6h达高峰,术后12h稍回落。各组大鼠不同观察时间点肝组织病理结构变化:3h组织变化:Sham组肝细胞排列整齐规律,肝细胞形态一致,多呈多边形,胞核多分布于细胞中心,呈圆形,胞质均匀无杂质;CLP组尚可观察到正常肝小叶结构,偶见细胞核固缩、溶解、破裂现象,个别细胞内可见到含铁血黄素颗粒沉积;APN+CLP组肝脏损伤较CLP组稍减轻,但不明显;术后12h肝组织可见如下形态变化,Sham组肝脏病理形态与术后3h对比无明显变化,CLP组肝脏病理结构出现了明显异常改变,肝细胞大小不均,排列极不规律,部分细胞可见肿胀变性,甚至各别细胞出现坏死,可见多个细胞胞核固缩、溶解、破裂现象,甚至可见肝细胞再生现象,有的细胞胞核出现双核变,APN+CLP组肝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较CLP组比较病理改变显著减轻,但仍可见不同程度的病变;术后6h各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变化介于3h与12h之间。结论:脓毒症时,给予脂联素治疗能够显著减轻脓毒症大鼠肝脏病理损伤,对肝细胞功能及结构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下调肝脏局部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