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赏原创文学作品,固然很理想,但是因为语言障碍,便出现了文学作品翻译版。翻译文学作品,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能力。小说翻译中理解和表达,这两个阶段至关重要,特别是表达这个阶段显得十分关键。目前汉译朝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其中小说占有很大比例,大约400部左右,包括有鲁迅的《呐喊》、《彷徨》,茅盾的作品等。其中也有很多中国的朝鲜族翻译家李哲俊先生所翻译的以小说《围城》为代表的脍炙人口,且深受人们喜爱的翻译作品。尽管是一位公认的翻译大家,据作者调查研究,就先生的翻译技巧和个人翻译风格的有关研究,目前为止尚无任何研究。包括小说在内,目前各种出版物和信息,正快速传播,出现了各种语言的翻译版本。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形势下,研究这样一位大家的高水平的翻译技巧,能够为目前的文学作品翻译,特别是小说翻译,提供一个靶向。“万事开头难”,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研究,能够弥补一个当前的一个研究空白,相信这样的一种研究,对今后这一领域汉朝翻译研究的广泛开展,能够起到一个积极作用。研究李哲俊先生的翻译技巧,本文主要从语言表现手段,探讨先生的翻译在语音、语法、修辞方面“开花”的点和面,包括固有词、拟声拟态词、谚语、成语、方言俗语、称谓语、指示词等词汇单位的使用和句子成分转换,以及单句位置巧妙变换和各种修辞法的灵活应用等。从不同侧面,研究先生保持原作形象性和风格,成就佳译的翻译技巧。采用举例结合分析,理论加以解释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正文虽没有直接引用他人的研究观点,但也间接地参考了一些有关语言学和翻译理论有关的参考书,详细的书目名已附在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在这里对这些作者,深表谢意。本文作为新观点,提出的李哲俊先生的小说翻译技巧有:第一,为了最大化小说中富有强大渲染力的词汇作用,对词汇的选择严格进行筛选,特选用脍炙人口的固有词、拟声拟态词和成语、言语等;第二,句法方面,注意到汉朝两种语言的不同结构形式,对其句法成分灵活掌控,做到恰到好处,有一些人甚至都怀疑起这部朝文版《围城》是一部原创作品来;第三,基于小说问题的特性,突出了修辞手段的效果,确保了小说的美学价值。通过比喻、反复、寓意等语言手段,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性格,也迎合了作者的创作风格。从某种意义而言小说翻译可谓是“第二创作活动”,先抛开语言转换的准确性不说,小说翻译还应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形式美和人物美,因此对译者的要求较高,也较苛刻。相信这样的先生的翻译技巧研究,为我们会起到一个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