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状况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产权是政治的基础。从产权视角研究资源型农村的政治生态,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本文从煤矿产权及其变迁视角,以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农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产权形态下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变化及特征,探寻不同产权结构对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要素影响农村政治生态的内在机理,说明产权与政治生态的内在关联。
文章沿着产权与村庄治理、利益分配及其政治生态变化这一线索展开,以资源型村庄煤矿创设为研究起点,将不同煤炭产业政策背景下的村庄煤矿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首先,在“有水快流”政策下合股办矿与联合经营时期,村干部借助自身权威并通过股份激励的方式筹资开办煤矿,形成了宗族式股份制煤矿。为解决资金问题,村干部采取与其他企业联营的方式将宗族式股份制煤矿转为集体煤矿,并维护宗族股东的利益。村干部与联营企业争夺煤矿经营权导致村庄内部混乱,乡镇政府介入后造成煤矿利益分化和村庄权力结构变化。其次,在“煤矿改制”政策下承包经营时期,新的村庄权力主体通过出卖集体利益的方式将煤矿承包给外地煤老板。村集体只享有名义上的产权,而煤矿经营权以及资源开采权归属煤老板,村干部通过依附于煤老板共同攫取巨额利润,而村民的利益却得不到保障,且无法通过合理渠道维护自身利益,利益失衡导致村民激烈抗争,各方的争斗导致村庄治理失能与整体混乱。最后,在国家资源整合政策下的煤矿国有时期,村煤矿被国有煤矿整合,原来围绕煤矿的利益关系得到调整,各利益主体的权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利益分配日益均衡,并建构了与村庄利益结构一致的权力结构,实现了村庄的经济转型和秩序重建。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产权与治理的关系形塑资源型农村的政治生态;第二,利益失衡、权钱交易是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突出表现;第三,产权与治权的良性互动是资源型农村有效治理的关键;第四,公共政策是形成产权与治权关系的外部诱因。同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转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农民集体产权权益与民主权利的保障是资源型农村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重要问题。
文章沿着产权与村庄治理、利益分配及其政治生态变化这一线索展开,以资源型村庄煤矿创设为研究起点,将不同煤炭产业政策背景下的村庄煤矿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首先,在“有水快流”政策下合股办矿与联合经营时期,村干部借助自身权威并通过股份激励的方式筹资开办煤矿,形成了宗族式股份制煤矿。为解决资金问题,村干部采取与其他企业联营的方式将宗族式股份制煤矿转为集体煤矿,并维护宗族股东的利益。村干部与联营企业争夺煤矿经营权导致村庄内部混乱,乡镇政府介入后造成煤矿利益分化和村庄权力结构变化。其次,在“煤矿改制”政策下承包经营时期,新的村庄权力主体通过出卖集体利益的方式将煤矿承包给外地煤老板。村集体只享有名义上的产权,而煤矿经营权以及资源开采权归属煤老板,村干部通过依附于煤老板共同攫取巨额利润,而村民的利益却得不到保障,且无法通过合理渠道维护自身利益,利益失衡导致村民激烈抗争,各方的争斗导致村庄治理失能与整体混乱。最后,在国家资源整合政策下的煤矿国有时期,村煤矿被国有煤矿整合,原来围绕煤矿的利益关系得到调整,各利益主体的权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利益分配日益均衡,并建构了与村庄利益结构一致的权力结构,实现了村庄的经济转型和秩序重建。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产权与治理的关系形塑资源型农村的政治生态;第二,利益失衡、权钱交易是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突出表现;第三,产权与治权的良性互动是资源型农村有效治理的关键;第四,公共政策是形成产权与治权关系的外部诱因。同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转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农民集体产权权益与民主权利的保障是资源型农村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