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国籍犹太作家。贝娄关心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人的本质,表现的是美国社会中普遍而又深刻的严肃主题。1976年瑞典皇家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作品融合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湛分析”。
《雨王亨德森》发表于1956,它同《赫索格》、《洪堡的礼物》组成贝娄的浪漫主义三部曲。《雨王亨德森》是贝娄小说中充满浪漫主义内容特征和喜剧的表现手法的成熟作品,甚至被埃博哈德·奥尔森称为“贝娄浪漫主义的宣言”。本论文从小说中贯穿的神话和原型入手,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出现的神话原型加以分析,在此层面上对这部小说做一更为深入的阐释。
本论文共由六部分组成,除前言和结论外,还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前言简单介绍了索尔·贝娄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还有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作为西方文学的创作源泉,圣经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其中还分析了《雨王亨德森》的文学地位,以及圣经对其创作的影响,最后阐释了原型批评理论以及它在《雨王亨德森》中应用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阐述了以弗莱和荣格为代表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另外通过分析《雨王亨德森》中一个重要的祈雨仪式细节、关于动物的神话、主人公亨德森远离家园的非洲之行,应用神话原型理论,对小说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第三部分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了《雨王亨德森》的原型人物,亨德森作为一个非犹太人的美国人,在贝娄笔下,呈现出一个全面的现代人的形象,作为一个有文化,有财产的中产阶级一份子,亨德森仍然陷入了精神的危机,但他并没有淹没在令人窒息的社会洪流中,而是坚信能寻找到一条可以“生存”的路。就像《圣经》中的摩西一样,同样陷入了困境和危机中,但他却用自己的意志为自己和所有的族人寻找一条通向自由和光明之路。
第四部分探索了小说的原型母题,这涉及到贝娄小说的文化背景,认识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原型主题,对理解和挖掘他的作品,具有很大的意义。
第五部分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雨王亨德森》中的原型意象,从圣经的角度阐释,让文学创作不仅局限于字面,而是使其上升到视觉层面上。
最后是一部分是总结。圣经人物、圣经母题、圣经意象已经成为贝娄文学创作的原型和模式,而论文恰恰就是从神话和原型批评的角度深层的分析《雨王亨德森》中的圣经隐喻,从而进一步的理解贝娄作品。贝娄是一个饱含人文关怀精神的作家,十分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不断地探讨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面对人生中的任何困境,贝娄的主人公都能够表现出人类的坚毅精神,并在最后都能将它们加以克服,特别是从主人公陷入精神危机时的所作所为的描述,体现出了贝娄对人生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