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色可控型纤维素基铽铕双核纳米配位复合物结构与能量传递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drz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羧甲基纤维素(CMC)和羟丙基羧甲基纤维素(HPCMC)都是含羧基的纤维素衍生物,除了对环境友好外,还具有水溶性好,稳定性高的聚电解质特点。稀土金属属于宝贵的战略资源,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论文中采用CMC和HPCMC为高分子配体与Tb3+和Eu3+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获得具备良好发光性能和荧光光色可控的纳米复合物,符合现代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和实际应用需求。在本论文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并由SEM,EDX,TEM,XRD分析产物形貌结构和结晶结构的变化;由FTIR,XPS分析产物化学键合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UVvis,PL和LT分析,探讨了产物的天线效应;荧光性能和Tb3+和Eu3+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最后利用CIE分析,探讨不同Tb3+和Eu3+摩尔浓度比例的复合物的光色可控性质。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在水浴和微波辅助加热下,Tb3+和Eu3+能与CMC和HPCMC中-OH,-COO-和COC中的O原子发生配位反应,形成纳米级的CMC-Tb/Eu和HPCMC-Tb/Eu复合物颗粒;微波辅助加热条件下可获得更细小的产物粒子,产物的结晶度要更低。(2)天线效应:配体CMC和HPCMC均能作为主要光能量吸收体吸收紫外光,通过Tb(III)-O或/和Eu(III)-O键传递给Tb3+和Eu3+。(3)在350 nm激发光下,CMC-Tb/Eu和HPCMC-Tb/Eu纳米复合物发出Tb3+和Eu3+的特征荧光的混合光色,并且随着Tb3+与Eu3+的摩尔浓度关系比不同而不同,达到光色可控的目的。在双核体系下的CMC和HPCMC复合物发光过程中,存在Tb3+→Eu3+的能量转移过程。(4)在本论文中,对于CMC-Tb/Eu和HPCMC-Tb/Eu纳米复合物而言,复合物的结晶度和体系共轭程度是影响荧光强度的两个重要因素。结晶度降低会导致荧光强度下降,体系共轭程度增加会导致荧光强度提高。对于CMC-Tb/Eu纳米复合物而言,结晶度降低对荧光强度的影响不及体系共轭程度明显提升对荧光的影响,因此更能提高产物的荧光强度;但对于HPCMC-Tb/Eu而言,体系共轭程度的提高对荧光的影响不及结晶度降低对荧光的影响。
其他文献
汽轮机热力性能参数是衡量机组运行水平的主要指标,性能参数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发电厂和热力系统的经济性。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是准确评估汽轮机运行特性的重要方法,通过热力性能试验进行现场测试获取汽轮机的热力性能数据,在汽轮机性能的评价和鉴定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基本原理和具体试验过程,选取国产某300MW机组的热力性能试验为例,基于ASME汽轮机试验标准对汽轮机热力试验数据进行详
香豆素类衍生物荧光强烈、色泽鲜艳、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在荧光染料领域被广泛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新型香豆素衍生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研究也不断深入。论文的
《红拂记》是张凤翼的代表作,亦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明代戏曲作品。因其独特的戏剧性,以及众多插图本的流传,使其积淀了大量文化信息而独具“语-图”关系研究价值。本文将从明刊
近年来,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天河二号曾连续位居第一,去年神威太湖之光也夺得榜首!可以说我国在超级计算机硬件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要充分利用好如此巨大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是圆满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更是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以此产生了一系列基于脱贫攻坚的战略思想和内容。随着以旅兴农、以旅富农政策的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日益稳步前进,为乡村经济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随着各地农村对乡村旅游事业的大力促进,也使得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生计概念的提出,为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觉和方法。而基于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高速发展,DNA芯片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利用得到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可以从微观世界描述出各个基因的表达状态,所以被成功用于癌症的诊断
导电高分子具有半导体范围内的电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材料。掺杂剂在导电高分子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调控导电高分子的结构和性
当前实现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前提条件是能够将铁磁材料中的自旋极化电子高有效地注入到半导体材料中,一般来说大多数的铁磁材料性能主要依赖于两个自旋频道的自旋载流子数目的
本论文主要对结冷胶产生菌的培养及产胶特性、复合诱变选育及诱变后所得新菌种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最终获得了黄色色素缺陷型抗药性的突变菌株,从而使结冷胶的产率得到提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日益增长,人工处理这些海量信息已不可能。因此提出了显著性检测的概念,使计算机能像人眼一样从大量图像或视频中迅速捕获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