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金融协调理论提供的方法论为指导,以中国当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为切入口,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外部失衡和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认为中国金融外部失衡是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巨额双顺差积累的外汇储备在目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形成的大量外汇占款构成了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因此,要解决中国的输入性通货膨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扭转中国金融外部失衡。中国金融外部失衡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关。本文认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造成中国金融失衡的主要外部原因,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造就了国际分工的新格局:美国处于国际分工的顶端位置,通过大量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实现产业转移,将落后的产业转移到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形成强大的金融优势,为全球提供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产品;而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接受了美国大量的直接投资后,成为“世界工厂”,向全球提供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耗能的加工制造业产品,形成大量贸易顺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巨额双顺差积累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受美国金融市场的吸引,又以美元国债等有价证券方式流向美国,维持着美国的低储蓄、高消费;维持着美国的贸易赤字、经常账户赤字、财政赤字。然后,美国还将从中国等国家吸引来的资金再以直接投资方式转移到中国,获取中国经济高增长带来的高收益。中美之间在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下事实上形成了中国对美证券投资、美国维持贸易逆差的循环。本文通过博弈论的分析认为中美的这种循环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不得不持续下去。因此,要根本扭转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问题,中国应积极推进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功借鉴美元、日元、英镑、马克、欧元等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是造成中国金融外部失衡的内部原因。文章认为,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共同催生着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高企的储蓄、大量外商直接投资促成了中国的高投资,高投资在出口导向型政策、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型的经济方式、要素价格扭曲、金融发展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致使企业生产出大量的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产品。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分配制度不合理、高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消费,导致居民消费不足,消费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这样,企业在出口导向型政策的引导下,只能以出口的方式将大量的产品销售出去。如此而已,形成大量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和由FDI引起的资本金融项目顺差持续构成了中国巨额的双顺差,一方面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巨大压力,使国际游资的流入不断加大,加剧着国际收支双顺差;另一方面,直接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就是说,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中国金融外部失衡现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通过E-G两步法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中国的储蓄率、投资率和中国金融外部失衡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储蓄率、投资率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显著,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因素。储蓄率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是正向的,而投资率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正好相反;文章还选择了17个代表居民消费能力的指标,通过主成分法获得了居民消费能力的综合变量,然后分析了居民消费对经常账户余额/GDP的的影响。分析认为,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经常账户余额/GDP的重要因素。居民消费能力越低,经常账户余额/GDP的比率越大。针对此,论文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保障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四方面提出改变中国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局面的建议。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中国金融发展程度不足是造成中国金融外部失衡的内部原因。本文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着中国的高储蓄、低消费、高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世界工厂”的角色,进而导致中国大量的贸易顺差;中国的金融发展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资本-金融项目顺差。文章首先选用了3个金融发展的代表性指标对金融发展和中国金融外部失衡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进一步地分析金融发展程度对金融外部失衡的影响,论文又选择了消费率视角,分析了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率——中国外部失衡的关系。在对中国金融发展程度的处理上,本文选取了代表中国金融发展程度的11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通过提取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来获得金融发展程度的综合变量。实证分析的结果也印证了中国的金融发展程度不足是造成中国金融外部失衡的主要原因。针对此,论文指出应优化金融结构、提升金融效率,并从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优化金融组织结构;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市场结构;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善融资结构;解决金融市场的行政分割问题,改善金融市场的区域结构;加快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升金融效率;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