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乡村——城镇就地转型主要是通过乡镇企业在乡村就地发展而导致的乡村居民就地非农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泉州市的区域发展不仅没有像传统理论所预期的那样人口向区域中心城市集中,而且其非农就业人口有在空间上扩散的趋势,从而使泉州市按传统指标衡量的城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非农化水平。在这种低城市化水平的背后,隐含着大量分布在广大地区的就地转型的“准城镇人口”。泉州市上述的乡村——城镇就地转型过程和特征并不是偶然的,是在高人口密度、发达的交通通迅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多种宏观、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也验证了上述因素的作用。 这种乡村——城镇就地转型的背景对泉州市的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使得泉州市空间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如下特征:即小城镇发展迅速、中心城市在经济上较为薄弱以及城乡融合区十分发达等。这种空间结构进而对大泉州的空间规划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按照扩展大都市区的理念将泉州市划分为核心区、城乡融合区、其它地区,并在此基础上对泉州市的中心区、城乡融合区以及整个大泉州的空间规划提出了更符合泉州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泉州协调发展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