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步深化,老年群体的数量逐年增加,老年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往往带有年龄高、身体差、收入不稳等特殊性质,如何保障老年群体稳固、健康、幸福度过余生,关系到国家的昌盛、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目前我国老年群体大都采用居家养老的方式,随着“四二一”家庭子女赡养的有限性,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劣势逐渐暴露。最突出问题在于: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的养老需求。面对同年龄区间、同养老需求的老年群体养老困境,解决该困境的途径为集成化、规模化,即设置专业的机构,提供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服务。加之养老观念的改变,老年群体逐步接受专业化的养老机构。机构养老模式依托机构实体,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提供多元化的养老产品与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优势显著。机构养老模式逐步成为未来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养老领域中,政府充当“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政府有义务向老年群体提供完善的养老产品与养老服务。但是,政府直接参与养老机构的建造与运营—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面临过度依赖财政补贴、管理松懈、效率低下等问题;市场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准入门槛高、规模较小、服务产品单一。可见,公办公营、民办民营模式都不能达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究其原因,其本源在于: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准公共物品,单靠政府或企业运营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亟待探索一种政府与市场联合的发展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运行模式最初作为一种政府融资模式,它在缓解政府财政负担、激活民间资本、优化供给结构等方面效益显著。该模式应用于市场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绩效远高于政府运营。PPP模式为解决养老服务困境提供了新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思路。当前学界对PPP模式的研究诸多,但PPP模式在养老服务业领域涉猎还不深,理论模式与实践操作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本文基于现行PPP模式的理论基础与运行程序,结合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发现其运行问题,包括融资渠道狭窄、供给结构固化、人员素质滞后等;根据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其形成原因。全面剖析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模式,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客观准确剖析,探寻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服务业的现实可行性。通过举例论证,列举上海市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PPP项目引进全过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对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的PPP实践模式展开评估。针对现行模式中的问题弊端,从政府主体角度,探索PPP模式在养老服务业应用领域的政府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