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纤维化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机理复杂。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居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病毒学及肝组织学指标的检测,进一步了解肝组织纤维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IMP-1、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半定量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干扰素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在不同应答组(持续应答组与非持续应答组)其肝组织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并对α-SMA、TIMP-1改变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炎症活动度、纤维化半定量计分、转氨酶、病理分期分级等的改变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3例,应用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总疗程4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留取血清及进行肝组织穿刺活检。血清进行肝功能、乙、丙肝炎标志物及HCVRNA定量及定性检测,于治疗结束后24周根据病毒学检测结果分组:HCVRNA定性或定量仍为阴性者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否则为非持续应答(NSVR)组。肝脏穿刺活检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网织纤维染色进行病理分级分期诊断并采用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应用两步法分别对治疗前后肝组织中α-SMA及TIMP-1的含量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肝组织α-SMA及TIMP-1实验结果应用BI-2000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对于应用干扰素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整体而言,治疗后肝组织中的α-SMA、TIMP-1、纤维化及炎症活动度半定量计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病毒学应答组与非持续病毒学应答组在治疗基线时两组的α-SMA、TIMP-1、纤维化及炎症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