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胎龄28~33周,出生体重1000~1499g,需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2.肠外营养(PN)支持方法所有患儿于入院后予经口管饲,不能耐受胃肠内营养或经口管饲不能满足机体所需总热卡的70%或者总热卡小于100kcal/(kg·d)者,给予PN营养液。胃肠外营养液包括葡萄糖、小儿复方氨基酸、中长链脂肪乳、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多种微量元素等,采用“全合一”方式用周围静脉输液泵每日维持20h以上匀速输入。液体量从80-100ml/(kg·d)开始,放置在红外线辐射台或暖箱行蓝光治疗者,在此基础上增加10~20ml/kg,以后根据患儿尿量、皮肤弹性、精神反应等,每日增加约10~30ml/kg,直至140~180m1/kg。生后24h内开始输注葡萄糖,葡萄糖输注速度从3.5-4mg/(kg·min)逐渐增加至8-10mg/(kg·min),浓度不超过12.5%;氨基酸初始量1.0g/(kg.d),逐渐增加至3.5g/(kg-d);第2天加用脂肪乳,从0.5~1g/(kg.d)开始逐渐增加至3g/(kg.d)。根据患儿胃肠耐受情况逐渐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3.穴位按摩方法于入院第7天开始穴位按摩,操作时间定在喂养后1个小时,15分钟/次,一日2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取仰卧位,操作前戴口罩、帽子,严格按照七步法洗手,在施术部位涂上维生素AD作为润滑剂。予补脾经、清肝经、揉外劳宫、揉二马、揉足三里。4.观察指标收集整理内容包括:性别、胎龄、入院日龄、出生体重、诊断、并发症、机械通气、肝炎病毒系列、TORCH.喂养情况以及PN相关内容(禁食时间、PN持续时间、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热卡摄入量等)。记录入院时、第6d、第9d、第12d、第15d、第18d、第23d、第28d的生化指标,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结果:1.观察组早产儿PNA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营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平均每日静脉输入热卡量均小于对照组。2.两组肝功能比较:动态监测生化指标,观察组血清TBIL、DBIL、TBA、ALP、 GGT、AST、ALT的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通过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示:时间因素对TBIL、DBIL及AST有影响(P<0.01),而穴位按摩可降低早产儿DBIL、GGT、ALP、AST及ALT,统计学有意义(P<0.05),时间及分组的交互作用则对TBA、DBIL及ALP有影响(P<0.05)。3.观察组患儿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4.穴位按摩过程中未发生皮损、休克、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结论:1、穴位按摩可缩短胃肠外营养时间,减少早产儿PNAC的发生;2、穴位按摩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及建立,促进生长发育;3、穴位按摩运用于早产儿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及安全性。